质量门槛约束下的碳排放权拍卖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质量门槛约束下的碳排放权拍卖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拍卖 碳排放权 质量门槛 低碳 环境治理工具
【摘要】:针对政府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多目标问题,本文拓展了传统碳排放权拍卖模型中政府仅追求货币收益最大化的假设,引入实施质量门槛变量来构建政府与竞标企业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借以分析政府如何兼顾拍卖交易中的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情形.结果表明,实施质量门槛(如绿色标准、清洁能源技术等)约束,是对传统碳排放权拍卖机制设计的有益补充.政府对不同收益的偏好设置可以将碳排放权拍卖市场与企业产品市场中的环境治理工具进行整合,为有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拍卖 碳排放权 质量门槛 低碳 环境治理工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1105;71371111) 教育部人文社科资助项目(14YJA630007) 青岛社科规划资助项目(QDSKL150450)
【分类号】:X196;F724.59
【正文快照】: i引言在全球性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拍卖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公平、运行效率氋等特性日渐受到世界各 国或地区的重视.比如EUETS承诺2013年拍卖达到50%以上比例;澳大利亚从2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明荣;王明喜;;基于帕累托最优配置的碳排放许可证拍卖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2 饶从军;赵勇;;基于统一价格拍卖的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云华;何聆溪;;初始排污权拍卖机制研究:国内文献综述[J];科技信息;2011年32期
2 王明喜;鲍勤;汤铃;汪寿阳;;碳排放约束下的企业最优减排投资行为[J];管理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3 陈勇;;电力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015年05期
4 徐志伟;;基于企业行为视角的排污权最优分配方式选择研究[J];求索;2011年12期
5 李斌;彭星;;环境机制设计、技术创新与低碳绿色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6 赵丹妮;;浅析我国碳交易金融化之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03期
7 李伟伟;;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与政策工具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超;不同排污机制下发电能耗与排放成本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王素凤;中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与减排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黄海新;多物品双向拍卖的机制设计与模糊博弈理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珈乐;向上叫价时钟双向拍卖机制设计与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2 宋春花;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杨海亮;初始排污权拍卖分配方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王凯;中国碳排放权分配制度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文颖,侯盾;基于多人合作对策思想的总量控制优化治理投资费用分摊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2 杨稣;刘德智;;生态补偿框架下碳平衡交易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3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4 李寿德 ,仇胜萍;排污权交易思想及其初始分配与定价问题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1期
5 杨玉峰,傅国伟;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6 邓学衷,范小勇;国有股转让定价的谈判与拍卖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7 王勤耕,李宗恺,陈志鹏,程炜;总量控制区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8 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1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6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