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
【摘要】: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础性范畴。马克思著作中生产力概念不外乎两种含义,一是作为政治经济学范畴的生产能力,一是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客观物质力量。但这两种含义不是彼此矛盾、相互分离的,它们在《资本论》中通过用经济学话语来表征哲学思维,完成了融合。然而综观国内外关于唯物史观生产力理论的研究,有诸多的理论视野和研究角度,但缺少从伦理向度研究和阐发生产力理论的成果,而伦理向度恰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应有之意,是该理论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现实的人是生产力的伦理基础;生产力蕴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精神生产力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能动作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伦理归宿。从伦理向度认识生产力理论不仅有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而且能更好地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完善,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 唯物史观 生产力理论 伦理向度
【学位授予单位】:徐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1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7-9
- 1.1.1 选题的依据7-8
- 1.1.2 选题的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9-10
-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10-12
- 1.3.1 写作思路10-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本文的创新点12-13
- 第二章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内涵及其伦理向度研究的缺失13-31
- 2.1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内涵13-21
- 2.1.1 马克思著作中生产力概念的两种含义13-18
- 2.1.2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18-21
- 2.2 学界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的主要视角21-28
- 2.2.1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的主要视角21-25
- 2.2.2 国外学界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的主要视角25-28
- 2.3 伦理向度及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研究在伦理向度上的缺失28-31
- 2.3.1 研究角度与伦理向度28
- 2.3.2 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研究在伦理向度上的缺失28-31
- 第三章 伦理向度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应有之意31-44
- 3.1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的彰显32-41
- 3.1.1 现实的人是生产力的伦理基础32-33
- 3.1.2 生产力理论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33-35
- 3.1.3 生产力理论蕴含着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35-36
- 3.1.4 精神生产力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能动作用36-38
- 3.1.5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伦理归宿38-40
- 3.1.6 实践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40-41
- 3.2 强调伦理向度需要厘清的几个主要问题41-44
- 3.2.1 强调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不是否定其物质性41-42
- 3.2.2 强调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不是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某种抽象人性的作用42-44
- 第四章 凸显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伦理向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44-47
- 4.1 凸显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伦理向度的学术价值44-45
- 4.1.1 提供一种解读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新视角44
- 4.1.2 有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生产力理论44-45
- 4.2 凸显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伦理向度的实践意义45-47
- 4.2.1 更好地指导社会生产实践和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完善45-46
- 4.2.2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46-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忆石;;科学、知识、知识分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域[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2 刘期贵;;老裁缝——一针一线有讲究[J];文史博览;2011年07期
3 张澍军;齐晓安;;关于唯物史观若干基本原理的拓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心得[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4 李春艳;;周代民间自由婚恋及其原因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5 王鲁娜;;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生态化”特征探析[J];理论学刊;2011年07期
6 汪建国;;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词句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1年08期
7 蔡华杰;;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发展生产力”理论的辩护[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金万霞;;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方法运用[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9 赵家祥;;解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难解之谜——“生产关系”概念与“交往形式”等术语的关系[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10 张志勇;;制度评价四维体系的哲学反思[J];前沿;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建虹;;试论合理化建议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李京文;;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闭幕词[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3 ;提交中国生产力学会的第十四届年会论文目录[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4 陈伟;;科恩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分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2008—2009年学会活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6 李泊溪;;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7 ;中国生产力学会大事纪(续)(2008——2009)[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8 ;“21世纪初中国生产力发展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生产力发展研究”课题专家评审意见[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9 ;提交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的论文题目[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10 ;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3届年会暨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会议总结[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林业大学 高炜 中国政法大学 高湘媛;和谐社会公民身份的伦理向度[N];光明日报;2011年
2 ;民主管理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要[N];青海日报;2009年
3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秦光荣;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N];中国环境报;2011年
4 记者 田军;以信息化带动生产力发展[N];人民邮电;2001年
5 姜建华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管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及其政策选择[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寇勇 李玉成;服务也是生产力[N];科技日报;2006年
7 ;紧紧抓住农村生产力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N];天津日报;2007年
8 申言;推动工作要以项目为导向[N];解放日报;2010年
9 刘宇虹;推进生产力发展 体制创新是关键[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张科印 中学教师 李江英 咸阳市渭城区车站学校教师;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的发展[N];中国特产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亮;中国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杨易成;中国医药产业研发生产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杨寄荣;发展的伦理向度[D];复旦大学;2010年
5 曹大勇;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张雄;历史转折论[D];复旦大学;1993年
7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柳国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兰玲;我国农地两权关系演变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成达;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朋光;人文生产力刍论[D];西南大学;2010年
3 孙秀忠;论央视春晚受众审美心理的伦理向度[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改萍;智能化生产力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婧;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0年
6 陈琳;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哲学意蕴[D];辽宁大学;2011年
7 潘亚军;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邹志斌;马克思主义异化生产力理论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汤洪俊;思想政治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价值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伟伟;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向度探析[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3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9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