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演进曲线理论的我国并购与产业演进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演进曲线理论的我国并购与产业演进关系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入世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阶段性完成,中国的并购市场逐渐走向了市场化。环境的改变,孕育了越来越多的战略性并购。并购市场不再是政府主导,消灭亏损企业的场所,也不是任意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暖房,更多的中国公司利用并购市场进行战略性的产业升级,来抵御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抢占。这也意味着中国并购市场的促进产业演进的功能正在逐渐体现。本文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考察了我国并购与产业演进的关系。 本文采用是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科尔尼公司提出的产业演进曲线让我们更好能预见产业发展的未来,也为产业并购发生的预测提供了可能。本文认为研究我国并购与产业演进的关系,首先应预测作为研究样本的产业处于产业演进的哪个阶段。本文基于产业演进曲线建立了并购与产业演进的关系模型,并利用产业演进曲线四个阶段的特征,设计了产业演进阶段识别的五个指标,包括厂商数量、产业集中度、产业进入壁垒、产业供需趋势、产业利润率。由于不同演进阶段的特征可以和不同并购类型的发生动因一一对应,在对产业所处演进阶段进行判断后,自然而然能预测并购的发生。 在以上研究模型的支持下,本文利用造纸业做了案例研究。研究认为,造纸业处于初创阶段的后期,“大吞小”型的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应该是并购发生类型的主流,强强联合的横向并购不太可能发生。然后利用造纸业28家A股上市公司2002年-2008年发生的并购交易进行了检验,发现并购交易促进产业演进的功能初现,但还是存在较多的不合理动机的并购,且并购的发生具有强烈的公司特征。
【关键词】:并购 产业演进曲线 产业演进 造纸业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1;F062.9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20
- 1.1 研究背景12-15
- 1.1.1 现实背景12-14
- 1.1.2 理论背景14-15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15
- 1.2.1 研究问题15
- 1.2.2 研究意义15
- 1.3 概念界定15-16
- 1.4 研究方法16
- 1.5 创新点16-17
- 1.6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17-20
- 1.6.1 研究内容17-18
- 1.6.2 逻辑框架18-20
- 2 文献综述20-28
- 2.1 并购驱动因素研究20-22
- 2.1.1 宏观因素20-21
- 2.1.2 中观因素21
- 2.1.3 微观因素21-22
- 2.2 并购与产业演进关系研究文献综述22-26
- 2.2.1 促成并购的产业组织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22-24
- 2.2.2 并购促进产业演进功能研究的文献综述24-26
- 2.3 文献述评26-28
- 3 中国并购市场近几年发展概况28-34
- 3.1 总体发展概况28-29
- 3.2 分行业并购发生概况29-34
- 4 基于产业演进曲线的并购与产业演进模型构建34-45
- 4.1 产业演进曲线34-36
- 4.2 并购类型的经济学解释36-39
- 4.3 产业演进与并购类型39-40
- 4.4 产业演进阶段识别的指标设计40-45
- 5 来自我国造纸业的经验研究45-60
- 5.1 案例选择的依据和原则45
- 5.2 造纸产业的基本特点45-46
- 5.3 造纸产业在我国的演进过程46
- 5.4 我国造纸产业的演进阶段识别46-53
- 5.4.1 供需结构46-48
- 5.4.2 产业集中度与厂商数量48-49
- 5.4.3 产业利润率49-51
- 5.4.4 产业进入壁垒51-53
- 5.4.5 总结53
- 5.5 检验及检验结果53-60
- 6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60-62
- 6.1 研究结论60-61
- 6.2 进一步研究空间61-62
- 参考文献62-64
- 作者简历64-66
- 学位论文数据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潜娜;;并购动机与《反垄断法》的理性回击——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谈起[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2 雷辉;赵海龙;任利琴;;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劳动力需求的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1年09期
3 谭钰;;上市公司并购行为与利益输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4 周百灵;;企业并购成本及控制方法初探[J];商业会计;2011年19期
5 郭卫华;;企业并购之财务风险[J];审计与理财;2011年07期
6 朱继宏;;论并购式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新会计;2011年07期
7 耿云江;王琦;;企业并购中融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年0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游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与绩效:从产业效应角度的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许晶晶;杨汉明;;浅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和防范——以联想、TCL等收购案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唐证券并购业务总部;并购动机细掂量[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王书贤;从公司治理角度谈企业并购动机[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珂;并购与治污的生死循环[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4 邬静娜;界定“垄断性并购”亟待规则[N];中国经营报;2006年
5 刘永刚;国际投行角逐中国“银行并购”[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张颖杰;并购风险形成机理与控制[N];财会信报;2008年
7 刘艳君;我国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现障碍[N];财会信报;2007年
8 姚国会;德国外资并购的基本流程、融资与担保[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张德斌;并购驱动力悄然嬗变[N];中国证券报;2005年
10 李宁宁 肖姣姣;ERP厂商并购战揭密[N];财会信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廖朝晖;企业并购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晓嘉;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陈扬;并购战略与联盟战略的适用边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黄容均;东北亚“钢铁三强”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何毓海;基于进化学习的企业并购定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华溢;基于产业演进曲线理论的我国并购与产业演进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田景;我国商业银行跨境并购动机及其战略实现[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陈莹;基于特有并购动机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并购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程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崔冰;上市公司并购动机及其他因素对业绩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鸣;不同并购动机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徐峻;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李航;企业并购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娄金;基于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江洋;并购下企业文化冲突与整合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02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0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