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及扩展
本文关键词:经济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及扩展
更多相关文章: 运筹学 线性规划 优化后分析 增减约束 灵敏度分析 单纯形算法 模糊线性规划 模糊关系 模糊对偶
【摘要】: 经济优化方法与模型是数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经济优化方法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数量经济学中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和发展了经济问题的计算方法和实践。自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经济优化方法在理论和算法上已逐渐趋向成熟,在实践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我们发现对于有些优化后分析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满足实际需要及减少其人工或计算机的计算量。虽然关于优化后分析(亦称灵敏度分析)方法,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出发点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优化方法的理论基础已日臻成熟和计算机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所以,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和算法的研究反而日见减少。但理论与算法是应用的基础,因此,此领域的研究仍有广阔的空间。 同时人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经常会遇到大量的不确定性,像模糊性、随机性等。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问题,用传统的数学规划方法一般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曾指出:“从不确定理论内容延伸来讲,需要更深入的数学理论分析;从不确定规划模型的扩充来讲,需要进一步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的动态规划和多层规划。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寻求不确定规划的最优性条件或建立对偶理论以及如何进行灵敏度分析,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从不确定规划的计算效率来讲,需要设计更有效的基于启发式算法的求解方法;从应用角度来看,可以进一步考虑在模式识别、排队系统、环境保护、质量控制、风险分析等领域的应用。” 从而可见,模糊规划理论是不确定规划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模糊规划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丰富不确定规划的理论。但是,目前对于模糊规划的对偶理论、KKT条件等的研究尚不多见,甚至还没有什么进展。这样关于模糊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的研究就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研究及扩展某些经济优化方法和理论入手,主要做了两部分工作: 第一部分,从线性规划问题的优化后分析的方法入手,对线性规划增减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求初始基可行解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灵敏度分析,给出了目前少有研究的减少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求解带有上界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对于初始基可行解,给出了通过增加一个特殊约束,然后再去掉该约束,结果却可得到一个基可行解的方法,然后,将这种增减约束条件的思想方法应用于求解二次规划问题,使用该方法,可以使二次规划的单纯形算法,从算法到收敛条件均加以改进,得到更简易的程序和收敛准则。 第二部分,对线性规划问题优化后分析的理论进行扩展,将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模糊化。首先通过介绍模糊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经典线性规划问题之间的关系,对多种模糊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了概括和梳理,总结得出各种有关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其次,对模糊不等式型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理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模糊不等式型对偶规划的模型,总结出了构成模糊对偶规划一般规则,证明了模糊不等式型的对称性对偶定理;最后,把经典LP问题中的重要结果在模糊系数型的FLP问题中进行了推广,得到并推导证明了基于模糊系数型的模糊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对称定理和互补松弛定理。 全文共分六章: 第1章引论。论述了有关优化后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背景和意义;并具体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及论文主要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2章线性规划增减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本章在一般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线性规划增加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及减少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减少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问题,分别讨论了含有辅助变量与不含辅助变量时减少约束条件时的求得最优解的方法。最后以增加、减少约束条件作为手段,利用它求解变量带有上界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 第3章线性规划求基可行解的一种方法。本章首先介绍了求初始基可行解的一般方法:“大M法”、“二阶段法”及求初始基可行解的简化方法。然后提出了求初始基可行解的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加一个特殊约束,贯彻对偶单纯形法检验数全非正的思想,迭代求优;然后再去掉该约束,结果却可得到一个基可行解。上述过程经简化处理后,增减约束可以不必出现,它仅使单纯形表矩阵增加几次初等变换而已,足见其方法之简捷及有效性。最后,将此思想方法应用于求解二次规划问题。使用该方法,可以使二次规划的单纯形算法,从算法到收敛条件均加以改进,得到更简易的程序和收敛准则。 第4章模糊线性规划及模型。本章首先介绍了模糊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经典线性规划问题之间的关系。其次,对多种模糊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了概括和梳理,总结得到以下模型:1、FLP(Ⅰ-a):≤模糊型(模糊≤型)。2、FLP(Ⅰ-b):模糊目标与模糊≤型。3、FLP(Ⅱ-a):右端系数模糊型,即b型。4、FLP(Ⅱ-b):目标函数模糊型,即C型。5、FLP(Ⅱ-c):约束系数模糊型,即A,b型。6、FLP(Ⅱ-d):全模糊系数型,即A,b,C型。最后,重点介绍了模糊线性规划的常用算法:1、WERNER的对称模型算法。2、Zimmermann的对称模型算法。3、模型FLP(Ⅱ-a)的算法。4、可能性线性规划问题FLP(Ⅱ-d)型算法。 第5章模糊不等式型的FLP对偶理论。本章对模糊不等式型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理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对称模糊对偶规划与非对称对模糊对偶规划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出了由对称型模糊对偶规划推出非对称型模糊对偶规划情形及由非对称形推出对称形模糊对偶规划情形的方法;总结出了构成模糊对偶规划一般规则;证明了模糊不等式型的对称性对偶定理。 第6章模糊系数型的FLP对偶理论。本章首先介绍了模糊系数型的FLP问题的最优解定义与性质以及模糊系数型的对偶模糊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概念、性质及其强弱对偶定理,主要研究了基于模糊关系的模糊系数型的线性规划对偶理论,对经典LP问题中的重要结果进行了推广,得到并推导证明了模糊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对称定理和互补松弛定理。 本文的创新之处: 1.在第二章中,对于增加和减少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问题,给出了目前少有研究的减少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及原理。分别给出了含有辅助变量与不含辅助变量时减少约束条件时的求得最优解的方法,并举例说明此方法简单实用,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在第三章中,给出了求初始基可行解的一种全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加一个特殊约束,贯彻对偶单纯形法检验数全非正的思想,迭代求优;然后再去掉该约束,结果却可得到一个基可行解。该方法的运用使得增减约束已不限于灵敏度分析的范畴,而是大大的扩展了,成为处理某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3.在第五章中,提出了模糊不等式型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理论的对偶规划模型,给出了对称模糊对偶规划与非对称模糊对偶规划之间的关系模型,总结得出构成模糊对偶规划一般规则,证明了模糊不等式型的对称性对偶定理。 4.在第六章中,研究了基于模糊关系的模糊系数型的线性规划对偶理论,对经典LP问题中的重要结果进行了推广,得到并推导证明了模糊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对称定理和互补松弛定理。
【关键词】:运筹学 线性规划 优化后分析 增减约束 灵敏度分析 单纯形算法 模糊线性规划 模糊关系 模糊对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F224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4
- 1 引论14-3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4-2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22-28
-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思路28-30
- 1.3.1 论文结构28-29
- 1.3.2 研究思路29-30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有待研究的问题30-31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30
- 1.4.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0-31
- 2 线性规划增减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31-64
- 2.1 引言31-32
- 2.2 一般分析32-34
- 2.3 增加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34-37
- 2.4 减少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37-53
- 2.4.1 有辅助变量时减少约束条件情形37-41
- 2.4.2 不含辅助变量时减少约束条件情形41-53
- 2.5 增减约束条件的实际应用53-63
- 2.5.1 利用增减约束条件求解带上界变量约束的算法54-56
- 2.5.2 算法检验56-63
- 2.6 本章小结63-64
- 3 线性规划求基可行解的一种方法64-88
- 3.1 引言64-65
- 3.2 求线性规划基可行解的常用方法65-73
- 3.2.1 大M法65-67
- 3.2.2 两阶段法67-71
- 3.2.3 求初始基可行解的简化71-73
- 3.3 求基可行解的一种新的算法73-80
- 3.3.1 算法的理论分析74-76
- 3.3.2 算法检验76-78
- 3.3.3 迭代过程的简化78-80
- 3.4 新算法在二次规划问题中的应用80-87
- 3.4.1 二次规划的简易算法82-84
- 3.4.2 算法的理论分析84-85
- 3.4.3 算法检验85-87
- 3.5 本章小结87-88
- 4 模糊线性规划及模型88-118
- 4.1 模糊线性规划88-102
- 4.1.1 模糊集、模糊数及模糊关系88-96
- 4.1.2 模糊极值96-100
- 4.1.3 模糊线性规划100-102
- 4.2 模糊线性规划模型102-103
- 4.3 模糊线性规划(FLP)的算法103-117
- 4.3.1 模糊线性规划(FLP)的容差法103-114
- 4.3.2 可能性线性规划问题114-117
- 4.4 本章小结117-118
- 5 模糊不等式型的FLP对偶理论118-127
- 5.1 模糊不等式型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提出118-121
- 5.2 对称模糊对偶规划与非对称模糊对偶规划之间的关系121-125
- 5.2.1 由对称型模糊对偶规划推出非对称型模糊对偶规划情形122
- 5.2.2 由非对称形模糊对偶规划推出对称形模糊对偶规划情形122-123
- 5.2.3 构成模糊对偶规划一般规则123-125
- 5.3 FLP的对偶定理125-126
- 5.4 本章小结126-127
- 6 模糊系数型的FLP对偶理论127-145
- 6.1 引言127
- 6.2 FLP最优解的定义与性质127-131
- 6.3 模糊线性规划(FLP)对偶理论研究131-140
- 6.3.1 对偶模糊线性规划(DFLP)最优解概念与性质131-134
- 6.3.2 模糊线性规划的对偶定理134-140
- 6.4 对偶模糊线性规划的应用140-144
- 6.5 本章小结144-14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145-146
- 参考文献146-154
- 后记154-1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延猛;沈建平;;基于整数规划的生产能力优化模型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年05期
2 牛凯;;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3 刘竞;;雇佣人员安排的数学模型[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4 王寒;赵光昌;高梦;;影子价格分析及在经营管理中应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5 黄文正;;基于理论和实践绩效视角的赶超战略的反思[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罗荷英;温彩秀;;创业板高管集体辞职套现现象探析[J];企业经济;2011年06期
7 黄锟;;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8 黄锟;;论国内外特殊约束条件下中国城镇化过程与道路的特殊性[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9 王瑞;;浅析金融业开放与农村金融深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10 黄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士成;李桥兴;何丽红;;线性规划决策模型Excel求解的简化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汪汉胜;;重磁异常有界变量线性规划反演[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陈科昌;;调索优化[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4 张国光;林晓梅;;石化企业生产计划优化模型自动生成系统[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槐;宋光兴;;用EXCEL求解LP问题[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高引民;尚子娟;;基于线性规划可行域界面上寻优的单纯形算法[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松仕;;连续信息熵的反问题和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明中;;用线性规划(LP)方法编排工厂经营计划[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田娜;王海燕;;线性规划支持矢量机在水中目标识别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10 黄逊青;;房间空调器设计的约束条件概要[A];2004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易礼胜;饲料配方软件的算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竹立家;服务型政府的三个约束条件[N];学习时报;2004年
3 丹东一中 姜峰 黄维清;线性规划,,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N];丹东日报;2005年
4 嘉实基金 基金经理助理 欧宝林;选美杂谈[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昆明邋严惠惠;更改承诺必须要有约束条件[N];证券时报;2008年
6 周子宇;政府退出投资主导是关键[N];中国财经报;2006年
7 章玉贵;正视获取金融话语权的约束条件[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创业型经济要向创新型经济转变[N];深圳特区报;2005年
9 鲁宁;企业发展要虑及非市场约束条件[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10 左晓蕾;经济过热与否需要指标界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心;经济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及扩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姜丽;多Agent协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长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平面布图规划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险峰;多组载荷作用下含缺陷容器的下限安定分析[D];清华大学;1996年
5 王勇;用于电力行业决策支持的多AGENT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夏一民;缓冲区溢出漏洞的静态检测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孙秀萍;互补问题的非内点光滑型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刘天庆;约束条件下的模型选择方法及其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秀斌;混合信号电路故障诊断的内建自测试(BIST)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周雪刚;非凸优化问题的全局优化算法[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香丹;单纯形法的算法探讨[D];延边大学;2007年
2 赵翔宇;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潘学连;耐克森公司新厂区生产纲领决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费威;影响经济发展的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若干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王金珑;模具高速铣削数据库[D];广西大学;2006年
6 付强;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法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方面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7 费荣丽;茸鹿饲料配方优化系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王军;基于线性规划的罗甸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莹;分布式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李志义;国民经济动员协调理论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2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7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