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扩散—回波效应的研究脉络及其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7-10-07 17:49

  本文关键词:扩散—回波效应的研究脉络及其新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累积因果 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 缪尔达尔


【摘要】:扩散—回波效应最初是由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之后几十年学术界对这一对概念进行了多角度探索,从经济学领域到非经济学视角,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分析,从实践经验总结到理论模型构建,使之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概述了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和扩散—回波效应的基本观点,探讨了这一理论研究的传承脉络、最新进展和模型化趋向,提出缪尔达尔转折点和空间成本这两个基本概念。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循环累积因果 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 缪尔达尔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号:10JZD001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F061.3
【正文快照】: 缪尔达尔(Myrdal’l957)认为’市场力量自发 搞xr?sn m由+从 坦r—由讲十作用的结果是趋向于导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口 某一区域一旦拥有初始的先发优势条件,其自身会 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强调区域发展的不不断强化,形成一种动态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cir- 平衡性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2 陈安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传输渠道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3 踪家峰;蔡伟贤;;中国地方财政支出趋同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7期

4 常俊喜;卢正惠;;政策效力、经济吸引和边界效应——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5 赵增炜;王文昌;张彦琦;刘岭;易东;;“十五”期间中国地区人均卫生消费的空间分析[J];重庆医学;2008年17期

6 郭腾云;徐勇;马国霞;王志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7 王洋;修春亮;;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8 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9 滕丽;蔡砥;王铮;;区域知识溢出的计算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10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滕丽;蔡砥;;中国省域产业的聚集特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韩峰;;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刘胜;;知识溢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4 钱学锋;张艳君;;克鲁格曼真的错了吗?——对《中心—外围模型的错误和再求解》的质疑[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5 吴玉鸣;;空间溢出、经济增长趋同及成因分析[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1期 总第15期)[C];2005年

6 汪星;陶长琪;唐国吉;;基于环境约束和要素集聚因素下企业间博弈的NASH均衡模型及其最优战略的存在性分析[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威;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纪生;农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丽华;大气程辐射遥感影像与大气环境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滕丽;GIS环境下的区域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陈彦光;分形城市系统的空间复杂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2 惠海霞;区域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静娴;中国省际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肖敏;城市间旅游溢出效应的测度及其GIS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秀花;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余宇峰;工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夏金坤;城市集聚效应和中原城市群的溢出作用[D];湖南大学;2009年

8 周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龙向洁;199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元臣华;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破解城乡发展中的“回波效应”[J];中国.城乡桥;2007年03期

2 张平;陈勇;;破解城乡发展中的“回波效应”[J];农民致富之友;2007年03期

3 向敏;建造回波效应阻抗 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异[J];探索;1994年06期

4 孙自铎;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回波效应及其防范(下)[J];开发研究;1994年02期

5 孙自铎;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回波效应及其防范(上)[J];开发研究;1994年01期

6 黄进炎;“回波效应”及其防范[J];山东金融;1994年07期

7 孙自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回波效应及其防范[J];工商行政管理;1994年13期

8 ;发展极与回波效应[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23期

9 高鸿鹰;“超回波效应”的动态分析——“技术能力”的循环累积过程[J];经济评论;2005年01期

10 孙自铎;;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回波效应及其防范[J];经济研究参考;1993年Z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红军;让“城乡对接”消除“回波效应”[N];金融时报;2009年

2 寻舸 黄星亮;警惕回波效应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N];发展导报;2002年

3 李萍;破解城乡发展中的“回波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小梅;“春晖行动”激荡的文化回波[N];贵州日报;2010年

5 刘海湘 青连斌;城市化的内涵和研究视角[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志敏;长株潭区域与长三角区域扩散—回波效应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9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89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