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7 23:26

  本文关键词: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不可再生资源 可持续发展 代际公平


【摘要】: 不可再生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代际视角,从资源使用的代际外部性入手,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经济学分析:首先,对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与综述,旨在为下文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在对不可再生资源概念和性质进行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再次,通过外部性理论分析,指出代际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需要引入政府干预来进行矫正,此外,政府还应该积极地发挥在消费观念、产权制度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实现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最后,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现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研究中,本文力求站在经济学理论的前沿,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为合理、有效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提供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在实现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既是当代人行为的引导者,又是后代人利益的代言人。同时,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科技进步的基础作用以及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这三方面作用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不可再生资源 可持续发展 代际公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62.1
【目录】:
  • 目录6-9
  • 0. 导论9-19
  • 0.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9-10
  • 0.2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0-13
  • 0.2.1 现实意义10-11
  • 0.2.2 理论意义11-13
  • 0.3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13-15
  • 0.4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15-17
  • 0.5 论文的创新之处17-19
  • 1.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回顾19-45
  • 1.1 经济学理论中自然资源观的演进19-34
  • 1.1.1 古典经济学的自然资源观19-23
  • 1.1.2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自然资源观23-27
  • 1.1.3 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然资源观27-31
  • 1.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自然资源观31-34
  • 1.2 不可再生资源相关理论研究回顾34-45
  • 1.2.1 不可再生资源最优消耗理论34-36
  • 1.2.2 不可再生资源与经济增长模型36-39
  • 1.2.3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标准39-42
  • 1.2.4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外部性理论42-45
  • 2.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意义45-69
  • 2.1 不可再生资源性质的界定45-50
  • 2.1.1 自然资源的性质45-47
  • 2.1.2 不可再生资源的性质47-50
  • 2.2 不可再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50-61
  • 2.2.1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意义50-55
  • 2.2.2 不可再生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55-57
  • 2.2.3 不可再生资源的代际供给矛盾57-61
  • 2.3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与影响因素61-69
  • 2.3.1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61-63
  • 2.3.2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63-69
  • 3.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市场作用与市场失灵69-87
  • 3.1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市场作用69-77
  • 3.1.1 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与不可再生资源定价问题69-72
  • 3.1.2 从代际视角对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和资源定价方式的反思72-77
  • 3.2 代际外部性与市场失灵77-87
  • 3.2.1 从代际视角对外部性理论的拓展77-83
  • 3.2.2 基于有限代际模型的代际外部性分析83-87
  • 4.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政府行为87-118
  • 4.1 代际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与政府干预87-100
  • 4.1.1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传统方法88-90
  • 4.1.2 传统方法在代际外部性问题上的适用性90-93
  • 4.1.3 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调节93-94
  • 4.1.4 我国资源税改革的外部性理论分析94-100
  • 4.2 引入资源税的世代交叠模型及其改进100-110
  • 4.2.1 引入资源税的世代交叠模型的初始模型100-104
  • 4.2.2 引入资源税的世代交叠模型的改进模型104-108
  • 4.2.3 初始模型和改进模型的对比分析及结论108-110
  • 4.3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政府作用110-118
  • 4.3.1 经济学理论中政府作用的转变110-112
  • 4.3.2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政府作用112-118
  • 5. 中国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现状及国际经验借鉴118-133
  • 5.1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现实情况118-125
  • 5.1.1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总体状况118-122
  • 5.1.2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122-125
  • 5.2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际经验借鉴125-133
  • 5.2.1 美国资源政策的经验借鉴126-128
  • 5.2.2 日本的节能和循环经济的经验借鉴128-130
  • 5.2.3 德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经验借鉴130-133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133-143
  • 6.1 本文结论133-134
  • 6.2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134-143
  • 参考文献143-15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151-152
  • 论文摘要(中文)152-156
  • 论文摘要(英文156-162
  • 致谢16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玉山;刘洋;赵洪亮;;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与策略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长海;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宝林;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化石能源约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赵震宇;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磊;中国煤电产业链的周期波动传递及电煤价格扭曲[D];复旦大学;2012年

5 毕占天;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中国煤炭资源弱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鸿嘎鲁;鄂尔多斯市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颜青;以绿色税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D];河北大学;2011年

4 高玺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资源税改革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杨巧瑜;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D];厦门大学;2007年

6 黄婉婷;促进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税制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7 王鹏;中条山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张炯;技术进步与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邓强;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0年

10 赵洪亮;经济视角下的全球碳博弈与中国策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0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90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5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