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多式联运服务网络优化建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5:15

  本文关键词:多式联运服务网络优化建模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式联运 网络优化 轴辐式网络 干线运输服务 支线运输服务


【摘要】:我国处在多种交通方式快速发展时期,综合性交通网络正在得到快速发展和完善,货物运输的选择范围正在扩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更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功能要素。如何依托综合性交通网络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且运转高效的多式联运系统,为物流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将是交通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努力方向。 我国物流业在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基础设施迅速扩大的同时,暴露出资源配置与运用不科学、运行过程设计不精细导致的多式联运系统运行效益较低、综合成本较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运行管理机制及建设理论与方法难以满足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基于综合运输体系下的现代物流需以协调决策作为管理目标,在各种有关利益主体和运输方式约束下进行运营和决策。基于此,本文以多式联运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多式联运“网络优化”建模方法研究入手,在剖析轴辐式运输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多式联运网络基础设施配置和运输服务设计的集成化问题,从“网络优化”战略规划层面和“运输服务设计”战术规划层面提出强化多式联运系统统筹性、协调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优化理论与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多式联运枢纽与网络布局优化从“网络优化”的建模方法入手,研究建立多式联运多目标枢纽及网络布局优化模型。定义包含多个利益主体的多式联运物理网络和服务网络表述方法,并针对多个利益主体和多集装箱货物品类的特点,提出了多式联运模式下混合用户均衡模型,模型中用以反映用户路径选择的负效用函数包括了运价和网络拥挤因素,并同时考虑了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中转时间、费用以及拥挤的影响。鉴于多式联运枢纽与网络布局优化问题的NP-hard特点,设计了嵌入对角化算法的交叉熵求解算法,并采用算例网络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以增加成本为代价的综合网络运输风险的降低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明显;此外,多式联运网络管理者对于网络运输风险越加重视,长距离货运量将越集中分布于铁路运输。 (2)多式联运网络流量路径优化从“网络优化”的建模方法入手,结合多商品流模型,构建多式联运路径选择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运输区段能力约束和枢纽中转服务能力约束,并通过引入O-1决策变量,使其能够直观地从优化结果中反映出货流的最佳走行路径信息。通过对非线性约束条件进行等价变换,该模型可被转化为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交叉熵算法进行求解。 (3)干线运输服务设计与多式联运网络优化综合决策建立资源约束条件下轴辐式多式联运网络优化及干线运输服务设计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分析网络基础设施配置与干线运输服务设计间的协调优化关系,对轴辐式多式联运网络的枢纽等级配置、干线运输服务设计、货物托运人和收货人对于中转枢纽的选择、货物托运人和收货人对干线运输服务的选择以及线路区段改造方案等决策进行综合优化。分析表明,公铁联运中转枢纽节点的能力制约着多式联运系统的服务能力,瓶颈区段的识别并改进以及合理的干线快慢运输服务组合能够大幅度降低网络运营成本。 (4)支线运输服务设计与多式联运网络优化综合决策以一体化物流管理为目标,建立网络优化与支线运输服务设计二者综合优化的Ⅱ阶段决策模型。模型第Ⅰ阶段表达为枢纽布局、网络设计及货流分配的0-1整数规划问题,第Ⅱ阶段则在第Ⅰ阶段输出结果的基础上求解带时间窗约束的支线运输服务设计问题;针对模型的Ⅱ阶段结构特点,以两个阶段相互影响相互反馈为求解思路,设计交叉熵为主体的启发式算法。分析表明,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操作过程合理有效,模型的实用性得到了验证。最后,论文将该Ⅱ阶段决策模型适当扩展,应用于“单轴”轴辐式大规模算例网络,为运力配置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多式联运 网络优化 轴辐式网络 干线运输服务 支线运输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12.4;F259.2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12-18
  • 1 引言18-2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8-1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4
  • 1.2.1 战略规划层面20-22
  • 1.2.2 战术规划层面22-24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24-26
  • 1.4 小结26-28
  • 2 多式联运系统分析28-40
  • 2.1 多式联运系统概述28-31
  • 2.1.1 多式联运定义28
  • 2.1.2 多式联运网络体系28-30
  • 2.1.3 多式联运组织形式30-31
  • 2.2 多式联运服务网络优化内涵31-34
  • 2.2.1 多式联运运输服务的含义31
  • 2.2.2 多式联运网络优化的含义31-32
  • 2.2.3 多式联运服务网络优化的含义32
  • 2.2.4 多式联运服务网络优化的目标32-34
  • 2.3 轴辐式网络分析34-38
  • 2.3.1 概念及特征34-35
  • 2.3.2 网络分类35-37
  • 2.3.3 运行机理分析37
  • 2.3.4 网络经济性分析37-38
  • 2.4 小结38-40
  • 3 多式联运枢纽与网络布局优化40-62
  • 3.1 问题提出40-41
  • 3.2 网络描述41-44
  • 3.2.1 物理网络41-42
  • 3.2.2 服务网络42-44
  • 3.3 模型构建44-50
  • 3.3.1 变量定义44-45
  • 3.3.2 运输风险评估45-46
  • 3.3.3 多式联运混合用户均衡分析46-49
  • 3.3.4 多目标规划模型49-50
  • 3.4 求解算法50-53
  • 3.5 算例分析53-59
  • 3.6 小结59-62
  • 4 多式联运网络路径优化62-72
  • 4.1 问题提出62-63
  • 4.2 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63-65
  • 4.2.1 参数与变量定义63-64
  • 4.2.2 模型构建64-65
  • 4.3 模型等价变化65-66
  • 4.4 求解算法66-67
  • 4.5 算例分析67-71
  • 4.6 小结71-72
  • 5 考虑干线运输服务的轴辐式多式联运网络优化72-86
  • 5.1 问题描述及前提假设72-73
  • 5.2 服务网络抽象73-74
  • 5.3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74-77
  • 5.4 求解算法77-78
  • 5.5 算例分析78-84
  • 5.6 小结84-86
  • 6 考虑支线运输服务的轴辐式多式联运网络优化86-110
  • 6.1 车辆运输径路问题86-89
  • 6.1.1 问题定义86-87
  • 6.1.2 车辆运输路径问题的若干变形87-89
  • 6.2 LNRP问题定义89-90
  • 6.3 Ⅱ阶段决策模型90-94
  • 6.4 求解算法94-97
  • 6.5 算例分析97-103
  • 6.6 扩展与分析103-109
  • 6.7 小结109-110
  • 7 结论与展望110-116
  • 7.1 研究总结110-114
  • 7.2 本文创新点114-115
  • 7.3 研究工作展望115-116
  • 参考文献116-126
  • 索引126-128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8-13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同舟;;铁路推动中国多式联运[J];中国远洋航务;2013年11期

2 张安福;我国多式联运的现状与难题[J];集装箱化;1994年08期

3 向群;欧共体多式联运面临的情势及对策[J];综合运输;1994年03期

4 ;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的统一[J];集装箱化;1998年05期

5 集;我国已批准12家经营多式联运公司[J];集装箱化;1998年07期

6 刘腊春;中远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多式联运业务[J];集装箱化;2000年04期

7 泉水;多式联运讲座(11) 第七讲 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赔偿责任(上)[J];集装箱化;2003年12期

8 泉水;多式联运讲座(12) 第八讲 多式联运单证的证据效力(之一)[J];集装箱化;2004年02期

9 丁丁;;多式联运滞后因素[J];信息产业报道;2006年11期

10 程楠;荣朝和;;美国多式联运规划的制度安排及启示[J];物流技术;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现代物流中的多式联运及其法律问题[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沈以文;;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信息系统[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丁、杨运涛;五大因素挡路多式联运[N];中国交通报;2004年

2 吕一之;多式联运在欧美[N];国际商报;2001年

3 台冰;多式联运中的若干法律问题[N];国际商报;2004年

4 吕一之;多式联运一瞥[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5 靖红;美铁路多式联运量大幅上扬[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6 李刚;建立多式联运中心[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7 王军锋;多式联运:宁波港拓展腹地的关键[N];国际商报;2006年

8 冬隆;美国又掀多式联运变革潮[N];国际商报;2006年

9 栾国揕;多式联运法律环境何时解套[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柴凤伟;多式联运缘何难?[N];现代物流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彩雯;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孙彬;多式联运供应链的协调与协同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王占中;基于Petri网的多式联运流程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杨X;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及其经济组织[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翔;基于消费者需求差异的多式联运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罗鹏;多式联运信息整合的框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军伟;多式联运中全程集装箱运输网络路径合理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大学;2009年

6 贾振军;货物多式联运的风险分析及控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7 苏明;基于运输合理化理论的多式联运方案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廖思静;多式联运商务协同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郑雄燕;面向多式联运的信息集成与服务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明;带软时间窗的多式联运网络路径选择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6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076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