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皖江城市带区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7 13:14

  本文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区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经济地理》 2013年03期

投稿

皖江城市带区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研究

   

【摘要】:选取与皖江城市带联系密切的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和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与这些城市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结合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变化,预测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发展趋势,为区际交通组织的联系方向提供参考,提出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建议。结果显示:①皖江城市带与南京市的空间相互作用最强,其次为上海市;从公路客运比例来看,皖江城市带公路客运交通的主导联系方向为长三角方向,其中东向联系更强,东南向(杭州市方向)的联系稍弱。②从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网络结构特征来看,区际公路客运交通空间组织的网络密度较高,网络结构较松散,联系的主要城市集中于长三角的核心城市。③从东向联系与西向拓展两方面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方向。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208085QG135)
【分类号】:F542;F224
【正文快照】:

城市交通是城市地理学中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克鲁格曼认为有两种力量决定空间城市的发育,即自然禀赋所构成的“第一自然”和人类构造的有形交通和无形区位的“第二自然”[1]。刘清春在克鲁格曼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影响中国经济差异的三大地理要素,即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交通和区位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守刚,谌海霞;[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1年06期

2 杨成凤;焦华富;潘庆;张王雁;;[J];经济地理;2011年01期

3 唐冠军;;[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周华军;;[J];水运管理;2011年02期

5 汪秉宏;王文旭;周涛;;[J];物理;2006年04期

6 方照琪;;[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3期

7 马明全;周明全;耿国华;康宝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年04期

8 郭雅洁;夏健;;[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1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增军;[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兴国;[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爽;[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区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28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