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1 13:39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14年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吴俊红  

【摘要】: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是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适度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会对区域物流的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但过大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则会制约区域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促进区域物流既快速又均衡的发展,是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30个省市的区域物流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物流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区域物流的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物流总体差异和四大区域物流发展差异进行定量测算,并利用其空间可分解特性,将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之和,进而分析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变化趋势;然后,理论分析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选取各影响因素的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引入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估计出各解释变量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进而建立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最后,基于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法,计算出各解释变量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贡献度,进而从省际视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缩小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物流总体差异和东部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大致呈现“扩大—缩小”的趋势,且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的作用居于次要地位;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第二产业结构、交通线路网络密度、外资利用水平和政府干预能力是缩小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因素,省际地域固有因素、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和劳动力供给水平是扩大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因素;其中,人均工业增加值和省际地域固有因素是形成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初期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干预能力一直是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5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梁;张雷;程晓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张建升;;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聂海;陆迁;;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4 李二玲,覃成林;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5 何萍;张光明;;江苏省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工业工程;2011年05期

6 覃成林;张华;张技辉;;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7 雷勋平;谭艳华;王亮;龚月琴;;安徽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整关系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陈风波,丁士军,陈传波;基尼系数分解法与农户收入差异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梁双波;曹有挥;曹卫东;吴威;;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7期

10 刘学良;;中国收入差距的分解:1995-2006[J];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鹏;张秀丽;;综合直补与农产品提价对农民贫富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3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武翠芳;尚海洋;钟方雷;李玉文;焦文献;;环境影响的差异性以及环境影响与生活质量关系初探——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5 郭强;试论中国社会结构的断裂与转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建升;;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梅青;周叶;周长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巴拉吉;;用比较优势原则分析区域经济差距成因[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9 陈文江;周亚平;;西部问题与“东部主义”——一种基于“依附理论”的分析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张连城;韩蓓;;北京地区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长阶段性特点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肖志光;;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1989——2006[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8 段誉;;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地区差异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9 赖景生;;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对策[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3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于印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赖玥;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委托—代理视角下的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晏淼;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姣;哈尔滨市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4 宋委倩;诸城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于璐;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中国港口业演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磊;吉林省金融与经济互动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能福;陈邦考;;主成分分析法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徐寿波;;生产要素六元理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武志惠;虞巧颖;申金升;;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杨志梁;张雷;程晓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建升;;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梅青;周叶;周长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张藕香;张军政;;我国区域不均等:分解方法与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孟宪玲;;现代物流产业是城市经济新增长点[J];中国城市经济;2002年04期

9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10 向书坚;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回归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景辉;陈建宝;;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4 黄虎;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毛海军;;可拓学理论在区域物流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俊红;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相关作者

>吴俊红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4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44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