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识别——基于动态排队模型的分析
[Abstract]:Through the de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closed-loop stages of flight operation process, the key causes of flight delay are identified, such as flow control, military activities, weather and other uncontrollable factors, such as security, passengers, mechanical failures, airports, public safety and other controllable factors.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departure arrival obeys Poisson distribution and the flight delay accords with th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tal dynamic queuing model of flight delay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typical airport data, it is prov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flight delay caused by each factor and its influence degree are not exactly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airline factors is the highest and the influence is the greatest; the frequency of flow control is high and the influence is great; the frequency of weather factors is high and the influence is great; the frequency of military activities is general but the influence is great; the frequency of mechanical fault is low and the influence is greater; the frequency of airport factor is low and the influence is small.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财经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航班延误的决定因素及治理补救机制研究》(11YJA79018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质量动态优化研究》(NCET120459)
【分类号】:F56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邢有洪;李晓津;金永利;;航班延误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8期
2 邵荃;罗雄;吴抗抗;韩松臣;;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场航班延误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0期
3 杨秀云;王全良;何建宝;;航班延误问题的研究动态、演化趋势及启示[J];经济经纬;2013年04期
4 姚韵;朱金福;;基于可拓关联函数的不正常航班管理预警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静;天气影响的机场容量与延误评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刘芳;张涛;郭波;;基于BCMP排队网络的作战单元备件保障度评估模型[J];兵工学报;2009年01期
2 孙立山;荣建;张智勇;曹荷红;;客运交通枢纽内乘客购票排队系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3 毕军;王少萍;石健;;面向任务的单武器系统平均修复时间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学峰,洪燕君;设备管理系统的排队论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周文莉;雷振明;;负载均衡对BT带宽控制的影响[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6 曹永荣;韩瑞霞;胡伟;;基于马尔科夫状态转移过程的M/M/m排队模型仿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彭志捌,张凤;超市服务台与人员配备模型设计[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席振鹏;;基于排队理论的立体车库存取策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9 谭真平,李乐民;分布式排队协议的性能及城域网DQUB[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10 聂建涛,方祥麟;海上交通通信模型与模拟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毕军;王少萍;;面向任务的多武器系统平均修复时间模型[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田宝华;蒋句平;李宝峰;;基于12C总线的多主实时通信协议设计及FPGA实现[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新;基于非精确网络状态信息QoS路由优化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朱艺华;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王益民;马尔可夫骨架过程在GI/G/1排队系统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3年
4 范兴刚;网络控制系统若干通信网络实时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毛薇;物流园区优化布局和物流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戴清;马尔可夫骨架过程及其在Frac/G/1排队论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7 蒋放鸣;马尔可夫骨架过程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8 毛佳;嵌入式实时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饶云华;自相似网络通信量及高速路由结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王芙蓉;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移动性管理中位置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方方;M/M/l/N→M/M/c/K排队系统及其在锚地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贾松松;基于排队论的港口最佳锚位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孙华斌;税收因素下的保险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D];暨南大学;2011年
4 郭小霞;排队服务系统的随机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建斌;基于非隔离型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时隙式ALOHA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赵海燕;客运专线旅客服务质量可拓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陆宏兰;基于旅客行程的飞机航班一体化恢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鲁悦;航空公司航班计划质量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王立鑫;排队论在公安人工电话查询台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原小娟;带启动时间的二次可选服务的连续时间休假排队[D];燕山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承元;王馨悦;刁琳;;珠三角地区航班延误的仿真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王锦国,周志芳,袁永生;可拓评价方法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吕宗平;胡欣;丁建立;;航班延误预警指标体系与预警量级构建[J];航空计算技术;2010年01期
4 徐涛;丁建立;顾彬;王建东;;基于增量式排列支持向量机的机场航班延误预警[J];航空学报;2009年07期
5 袁瑗;陈兵;徐涛;王建东;;基于先验知识的多类CVM航班延误预警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3期
6 曹卫东;丁建立;;航班延误树的构造与波及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6期
7 王飞,丁松滨;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计算机工程;2005年S1期
8 袁方;周志勇;宋鑫;;初始聚类中心优化的k-means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7年03期
9 曹卫东;贺国光;;连续航班延误与波及的贝叶斯网络分析[J];计算机应用;2009年02期
10 李铭,李旭宏;基于多级可拓评价的城市大型建筑物交通影响程度判定[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红伟;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余江;机场扩展终端区的运行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董晓莉;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相似性度量和周期模式挖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刘玉洁;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与波及预测[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云影;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竹;;航班延误补偿困扰民航[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4年08期
2 张军;;航班延误下的旅客权益保护问题[J];经营与管理;2008年09期
3 谭竹;;航班延误补偿困扰民航[J];中国商界;2004年09期
4 赵影;钟小东;;关于航班延误问题的探讨[J];交通与运输;2006年04期
5 老愞;;期待《意见》早日变为法条[J];广东交通;2005年02期
6 李小燕;;美国提升航空系统容量以减少航班延误[J];综合运输;2006年06期
7 苏宁;;消除民航不和谐的音符[J];中国民用航空;2006年10期
8 张颖;李志军;;航班延误服务补救策略思考[J];空运商务;2009年19期
9 朱燕;;航班延误国航西南乘务组周到服务得旅客表扬[J];西南航空;2010年10期
10 龙继林;刘光才;;美欧航班延误治理模式及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明亮;王青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空公司改善航班延误程度的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2 ;降低过站航班因机务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率[A];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成果集[C];2002年
3 陈穗军;肖海平;;粤琼两省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气候特点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蒋立辉;张倩;;基于GSM短消息的航班延误通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5 赵磊;;飞机进港时隙分配机制的有效性与公平性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东生;;可靠性管理在飞机维修领域的应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牟德一;张婧;;具有鲁棒性的机组配对问题的随机规划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东生;;RB211-535系列发动机PF探头丢失的故障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永巧;计雷;池宏;;带空路约束的空中交通管制优化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张志鹏;徐肖豪;;优化公平性的地面等待模型[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肇茜;对症下药克“顽疾”[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业刚 赵瑜 通讯员 单建平 陈轩;阳光前置服务 破解延误难题[N];中国民航报;2010年
3 记者 包凌雁 通讯员 陈轩 单建平;航班延误时间怎么算补偿标准怎么算?[N];宁波日报;2010年
4 记者 高文录;一个整治重点 十项具体措施[N];中国民航报;2011年
5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价格处 王光良;加强航班延误后的服务补救[N];中国民航报;2010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钱飞鸣;深圳航班延误到底误在哪里?[N];深圳商报;2010年
7 记者 朱梅邋通讯员 潘远燕;把延误后处置纳入常态化管理[N];中国民航报;2007年
8 记者 冯新生;东航推新保险产品航班延误可获赔[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屈晓飞;乌鲁木齐大雾航班延误528人滞留银川[N];银川晚报;2010年
10 记者 林红梅 贾远琨 刘大江;海航乘客一觉醒来,惊觉机上已无机组[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平;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及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海燕;动态数据驱动的航班延误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姚韵;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管理和调度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杨尚文;不确定容量条件下终端区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王志清;民航旅客运输便捷工程及其流程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岳仁田;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危机处置的理论建模与控制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常钢;民航机场停机位分配与优化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熊杰;枢纽机场近机位分配及其容量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陈欣;机场空侧容量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贾传亮;航空公司正点率考核与飞行员培养规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扶雪浇;基于航班着陆率的航班延误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3年
2 杨磊;航班延误引发旅客群体性事件处置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高岩;论我国民用航空服务商航班延误的违约责任[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吴圣恩;论客运航班延误的法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艾恒;民用航空运输航班延误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邵维亮;基于航班运行仿真的航班延误水平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年
7 吴抗抗;航班延误及其衍生事件预测预警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刘雄;基于枢纽机场的航班延误预警评价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年
9 赵斌;社会燃烧理论框架下的航班延误引发群体性事件应对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晓东;广东B机场公安机关应对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突发性事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51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