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城际铁路客流为例

发布时间:2017-03-18 17:02

  本文关键词: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城际铁路客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城市群在铁路客流空间相互作用的层次上所体现的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演化体现了城市群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91和2000年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间铁路客流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城际铁路客流不但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而且各个主要城市群的铁路客流衰减变化规律及其网络结构有所不同,应用重力模型等方法不能较好地刻画这一变化。本研究借助“轴-辐”理念进一步从网络关联的角度考察了我国1990年代铁路客流变化,发现存在明显的区域重组、中心极化和空间关联升级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所体现的城市群结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铁路客流 空间相互作用 城市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1035)。
【分类号】:F532.3
【正文快照】: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城市关联系统,比如在相对发达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urban agglom erations),京津冀城市群、沪宁杭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高层次的城市关联系统(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更高的尺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英明;我国城市群区域联系发展趋势[J];城市问题;2001年06期

2 齐康,段进;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群空间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1期

3 金凤君;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4 周一星,胡智勇;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5 薛凤旋,蔡建明;中国三大都会经济区的演变及其发展战略[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6 黄海波,何琳;城市间旅客运输需求的研究[J];铁道学报;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于涛方;郭怀成;;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航空流视角(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杨维凤;;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刘耀彬;张安军;姜晓璐;;基于DEA动态聚类的江西省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4 张良;;在长吉图发展区域性商贸中心促进九域通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潘坤友;曹有挥;曹卫东;魏鸿雁;;安徽沿江中心城镇“轴—辐”物流网络构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6 刘承良;田颖;梁滨;;武汉城市圈产业经济的系统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7 施建刚;裘丽岚;;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8 孙贵艳;王传胜;肖磊;金凤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体系演化时空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9 刘波;成长春;;江苏沿海地区经济联系及物流要素流量空间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10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立超;祝尔娟;;首都圈城市间的合作与治理机制——以京津为例的一个讨论[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3 马陵合;;江南铁路与近代长三角地区商贸格局的变动[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4 刘朝明;韩斌;;中国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和外向功能效应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5 于婧;肖辉;;加快城乡一体化 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6 朱东风;;城镇群落的区域职能与空间发展——以吴江市东部城镇群落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刘晓丽;方创琳;王发曾;;中原城市群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田高平;曾鹏;;统筹长株潭三市结合部 打造省级综合试验改革区[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进洁;沈体雁;郭秀丽;侯敏;;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政策影响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明辉;腹地型港口物流系统节点设施规划布局与运作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起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谭文波;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创新体系构建动力及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玉;高速铁路对运输通道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正龙;汉长昌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6 马世杰;滇中城市群建设的产业支撑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朱永红;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朱侨锦;广州工业产业集群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项伟;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瑞璇;公路交通运输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英明,姚士谋,王合生;武汉经济协作区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2 张文尝,金凤君,唐秀芳;空间运输联系的生成与增长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5期

3 张文尝,金凤君,唐秀芳;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与交流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6期

4 金凤君;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5 金凤君,叶嘉安,叶舜赞,张文尝,钱志鸿;北京/上海—香港客源潜力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6 周一星;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7 薛凤旋;都会经济区:香港与广东共同发展的基础[J];经济地理;2000年01期

8 阎小培;信息产业与世界城市体系[J];经济地理;1995年03期

9 郭文炯,白明英;中国城市航空运输职能等级及航空联系特征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1999年01期

10 金凤君;20世纪美国交通运输的演变[J];综合运输;1998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桦,章定富,郑林;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姚士谋,陈彩虹,陈爽,WilliamY.B.Chang;沪宁杭地区城市群发展机制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马[V;;蔚蓝的“环中国西海”城市群[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Z2期

4 李卓彬;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思考[J];南方建筑;1997年04期

5 章国兴;试论重庆中心城市群网络系统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程世迎;辽宁省中部地区城市群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12期

7 刘艳军;孙迪;李诚固;;城市群发展的产业集群作用机制探析[J];规划师;2006年03期

8 谢汶莉;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系统结构模型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5年09期

9 紫蕊;;魏后凯指出 未来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将呈四个特点[J];城市规划通讯;2005年20期

10 姜大元;;基于城市群的各交通方式优化组合模型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苹;;高速公路对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金凤君;戴特奇;;中国1990年代城际空间相互作用与网络结构演化——从城际铁路客流的角度[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姚士谋;;城市群发育机制及其创新系统——中国城市群第三版出版有感[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鞠立新;;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的构建——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5 徐连捷;张红岩;张戈;;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群协同发展优化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志成;管驰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城市群集聚效应的比较研究——以长三角、武汉城市群及川渝城市群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陈健;尹长林;黄军林;;“轨道机遇”下的城市商业中心扩张机制及其特征研究——以长沙城市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戴宾;;成渝经济区与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明龙;;台州产业集群突破生命周期拐点的关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齐中熙 钱春弦 林红梅;短线为主长线回调感受民俗[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记者 林红梅;明年春运全国铁路客流量将达1.34亿人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周骁骏 石才学;铁路客流下降 收入缘何上升[N];经理日报;2002年

4 高李鹏;铁路节后第一波客流高峰已渐趋平稳正月十五过后将迎来节后第二波高峰[N];人民铁道;2007年

5 记者 李夏 通讯员 金华;元旦期间至上海票紧张[N];天津日报;2008年

6 王芳 石向东 赵威 王玉亮 薛惠娟;“铁公机”全力保畅通[N];河北日报;2010年

7 记者 王小润;铁路客流昨创春运新高[N];光明日报;2009年

8 刘玉麒;全国客运生产全面恢复[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记者 常诗纯 通讯员 雍万俊 郭利龙;黄金周铁路客流增幅达73.9%[N];福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耿旭静 通讯员 黄文艳 谢小玲 王前方 张正春 武剑锋 胡月峰 忠华;昨日:35万铁路客流涌入广州[N];广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谷海洪;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裴tq;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永刚;中国城市群经济规模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王欣菲;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冀新;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朱克敏;泛珠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袁安贵;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王春震;基于城市群的公路网布局优化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华;我国小城市群生活垃圾优化管理的技术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宁;山东半岛城市群结构及发展动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振飞;长三角城市及城市群对降水变化影响的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尹亮;中国国际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分析[D];汕头大学;2002年

5 李兴建;西部地区城市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冯意刚;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政府调控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何剑;长株潭城市群结构特征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徐鹏;关中城市群内部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游细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丽丽;成德绵城市带战略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城际铁路客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54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5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