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京津冀港口—腹地物流网络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4 01:27
【摘要】:港口作为物流网络中最重要的环节,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的发展港口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港口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依托腹地,大力发掘第三利润源的时代,如何高效的利用物流活动提升港口的实力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以港口和腹地为研究对象的物流活动研究内容,形成港口-腹地共同发展的模式,这是解决港口和腹地双赢发展的唯一途径。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范围,建立京津冀港口-腹地物流网络模型,为发展港口-腹地模式的物流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以京津冀为实际对象,对物流网络化建设突出了建议。 首先,对国内外港口和腹地的物流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港口-腹地模式下的物流网络的概念和结构框架等内涵。 其次,分析港口-腹地实施物流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港口、腹地、物流行业和政府职能等方面的资源进行分析,提出了物流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物流网络化建设方案。 再次,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物流网络组织结构、节点层次、信息系统、网络布局和物流操作流程等方面构建出整个模型体系。并且构建一个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港口-腹地物流网络化建设进行综合评价,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工具。 最后,针对京津冀在港口-腹地物流网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京津冀的物流网络化建设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京津冀进行港口-腹地模式下物流网络化建设的可操作性。
【图文】:

平面图,天津港,平面图,腹地


到 38 111 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 905 万标准箱。中国最大的人工港、第二大能源输出港口,北方最大的综合华北和西北,腹地面积广阔,纵横的管道,原油和成品油直达的运输线路网,,使之成为北方的重要枢纽站,立体化综合北、西北重要的进出口岸和中转港,主要负责腹地的能源和箱和现代物流水平发展迅速。天津港的平面图如下图 3-1:

港口,集团,河北,输出港


-26-图 3-2 河北港口集团输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是难得的不冻港,秦皇岛港拥有陆域面里。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世界一流货进出口为主,拥有装备先进的杂货和集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42 个,设计年通过能力的集疏运条件,疏港路与多条干线高速公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552;F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进平,李子彪,胡宝民;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05年05期

2 王保海;杨雪莲;;西藏高原腹地唯一的凤蝶种类分布与适应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06年04期

3 吕巍;刘小力;;京津冀联合发展以应对外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2期

4 韩颖;;锦州港发展成为亿吨大港的优势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34期

5 董洁霜;范炳全;刘魏巍;;港口区位势模式及其增长机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年03期

6 曾珍香;段丹华;张培;王欣菲;;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9期

7 李平生;;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寻求突破[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8 安月改;林艳;;近53年京津冀区域棉花生育期连阴雨的气候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3期

9 董晓菲;韩增林;王荣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10 宋建林;赵洁琼;;廊坊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军;李逸波;何玲;;基于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的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凌翔;;土地竞争力视角下的京津冀差异与一体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唐永忠;;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马长英;;对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任洪源;;京津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蔡潭;;廊坊加快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徐万佳;旅游“一卡通”升温京津冀区域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仕省;三地分歧仍在 京津冀规划年底难出台[N];华夏时报;2010年

3 海杰 宋霜;京津冀新定位 三地产业有望重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沈强;不妨把幸福感纳入京津冀合作新追求[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建刚;京津冀一体化:磨合中跨越前行[N];中国改革报;2010年

6 记者 何会文 实习生 佟迎宾;京津冀携手开发建设北运河[N];天津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靳彦丽 记者 李燕;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启动[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8 记者 张萌萌;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启动[N];廊坊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邓淑华;打造首都经济圈 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 罗亭;探索京津冀区域发展新思路(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晓菲;大连港—东北腹地系统空间作用及联动发展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樊如森;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186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D];复旦大学;2007年

5 王建峰;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郭锦超;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互动的系统研究(1880年代—1930年代)[D];南开大学;2004年

7 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沈瑾;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D];天津大学;2011年

9 屈广义;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代娟;基于SLEUTH模型的区域空间演变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红燕;京津冀港口—腹地物流网络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王琳;京津冀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邢晓菲;京津冀对外贸易合作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4 陆晓杰;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潜力要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冬;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王宏玉;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任雅慧;基于有向无环图的京津冀经济关系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孙乾;低碳经济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探讨[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吴常春;北京依托京津冀建设世界城市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余胜利;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性变动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0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560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