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13:44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海运的需求日益扩大,沿海港口得到空前发展。伴随着一批新的港口的涌现,港口聚集辐射功能也不断增强,对港口城市和所在区域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港为市用,市以港兴,港口经济,勃然而生”。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中国东部的港口城市率先发展,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带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进入21世纪,中国港口城市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为港口城市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深化港口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充分把握港口城市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统筹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和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它一方面揭示了港城关系的变迁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港城相互作用的机理。港口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城市的兴盛也将促进港口的繁荣,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港城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相应港口和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针对具体港口与城市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这种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港城互动发展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从港口、港口城市等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提炼出港口城市的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了港口对城市经济、城市形态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社会文化及就业情况的影响;分析了城市对港口的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进步以及法规、临港服务产业等软环境的提升对于港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通过对三个主要国际港口城市的介绍及其发展经验的研究,预测了港口城市发展的趋势,总结了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一些启示,以供相关港口城市参考。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本文以宁波港为例分析了宁波港口和城市在发展规模、产业协调、以及空间发展方向上的互动协调情况。最后,得出港城协调发展是宁波的必然选择:可以通过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港区一体化发展以及改善港口通过环境等方式将会促进港城协调发展。
【图文】:

集装箱吞吐量,新特,世界,港口


图 3-1 2006 年世界主要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数据来源:根据各港口资料整理而得。(3)港口生产管理的高科技化、信息化。综合物流对相关信息准确、快速传递的要求使港口信息化成为全球的趋势。现代高科技在港口生产中具体表现为港口装卸工艺的合理化、港口装卸机械化系统的电气化、自动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评价一个港口的现代化程度如何,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管理。因而,港口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港口的重要目标。由于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关商流、物流、装卸运输、仓储信息及时汇集到港口,,港口因此而成为重要的信息中心。目前各港口都在积极开发新技术,以提高作业效率。现代高科技在港口中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的现代化、装卸机械自动化、电气化、装卸工艺合理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如鹿特丹港采用的中央计算机系统控制的自动导航集装箱港内运输系统、各港普通采用的现代导航、助航设备等。电子计算机更是广泛应用于港口经营管理、数据交换、生产调度等各方面。

宁波,区位


神户均在 1000 海里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宁波的区位状况如下图所示)宁波港水深流顺风浪小。进港航道水深在 18.2m 以上,25万 t 至 30 万 t 船舶可候潮进出港。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 120km 以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9北仑港区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在北仑港区建码头无须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益高,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52.7;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继琴;港口城市成长的理论与实证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4期

2 陈廷根;;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利益[J];东南亚研究;2005年06期

3 马俊海,谭福河,郑海平,鞠方辉;浙江城市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对策——宁波市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个案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4 王益澄;港口城市形态与布局规律──以浙江省沿海港口城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0年04期

5 陈再齐,曹小曙,阎小培;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6 宋炳良;有关港口城市创建与发展的理论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孙丽,崔敏;港口经济产业链选择[J];水运管理;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宪雷;港口经济系统演化与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航;大连市港城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丹阳;大连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陈芸芸;港城互动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7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17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