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公交运行率提升“以量补价”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03:34
城乡公交是打破城乡客运二元格局,推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有效手段之一。需求弹性理论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线路存在解决城乡公交公益性和经济性二重性矛盾的"以量补价"机制。为佐证上述分析,论文选择了4条城乡公交线路,采集公交化运行前后数据,采用OLS方法,估计线路需求弹性系数,结果显示样本线路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依次为-3.802\-3.65\-4.262\-1.257,绝对值皆大于1。结果表明这些线路有可能在不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服务质量提升、运价降低来增加出行需求数量,从而提升企业收入,满足城乡公交企业的经济性要求。
【文章来源】:综合运输. 2020,42(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城乡客运市场供需演变示意图
前期研究发现,潜在需求无法转变为现实需求,以及部分现实需求转移到其他运输方式是导致城乡客运班线有效需求不足两个重要原因。其中,导致潜在需求无法转变为现实需求的原因是城乡客运班线运价相对于服务对象收入水平较高,部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群众有出行需要,但面对较高的运价无法成行或减少出行;而部分出行需求转移到其他方式上多是一种无奈之举。由于城乡客运班线无法提供及时、可靠的运输服务,受出行目的、出行时间约束,乘客不得不选择其他更为灵活的方式完成出行。因此,将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区域的城乡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实行更加灵活的公交化运行,有可能实现客流大幅提升,实现客运企业的经济性要求。为了佐证以上分析,于2018年1月对陕西省JY县城乡客运线路进行调查,获取了4条城乡客运线路2017年全年客运量数据,数据见表1,测算需求弹性系数,验证假设。经前期调查得知,选取的JY县4条城乡客运线路于2017年9月统一完成公交化改造并实现公交化运行,严格执行“五定六统一”公交运营方案:定线、定车、定点、定时、定型;统一车型、统一标志、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票价(继续实行阶梯票价,运价减半,由原来的0.3元/人公里调整至0.15元/人公里)。公交化改造前的4条线路情况见表2。由上述信息可知,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公交化改造前的客运量数据(2017年1月—8月),另一部分是公交化改造后的客运量数据(2017年9月—12月),有理由相信两组数据可以较好地拟合城乡公交前后由于服务质量提升和运价变化导致的出行需求变化,主要用需求弹性系数指标和需求服务质量弹性系数指标表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用户效用最大的城乡道路客运线路运行组织优化模型[J]. 杨琦,陈波,孙建宇. 中国公路学报. 2014(04)
[2]分类推进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J]. 虞明远,熊琦. 公路交通科技. 2011(12)
[3]基于交通紧凑度的农村公路客运线路优化研究[J]. 张丰焰,周伟. 公路交通科技. 2010(09)
[4]公交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和公交政策刍议[J]. 孙甍,严作人. 城市公用事业. 2006(05)
[5]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的基本途径[J]. 陈方红,赵月. 综合运输. 2005(05)
[6]上海公交价格需求弹性估计[J]. 张明海. 上海管理科学. 2004(06)
本文编号:3006199
【文章来源】:综合运输. 2020,42(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城乡客运市场供需演变示意图
前期研究发现,潜在需求无法转变为现实需求,以及部分现实需求转移到其他运输方式是导致城乡客运班线有效需求不足两个重要原因。其中,导致潜在需求无法转变为现实需求的原因是城乡客运班线运价相对于服务对象收入水平较高,部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群众有出行需要,但面对较高的运价无法成行或减少出行;而部分出行需求转移到其他方式上多是一种无奈之举。由于城乡客运班线无法提供及时、可靠的运输服务,受出行目的、出行时间约束,乘客不得不选择其他更为灵活的方式完成出行。因此,将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区域的城乡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实行更加灵活的公交化运行,有可能实现客流大幅提升,实现客运企业的经济性要求。为了佐证以上分析,于2018年1月对陕西省JY县城乡客运线路进行调查,获取了4条城乡客运线路2017年全年客运量数据,数据见表1,测算需求弹性系数,验证假设。经前期调查得知,选取的JY县4条城乡客运线路于2017年9月统一完成公交化改造并实现公交化运行,严格执行“五定六统一”公交运营方案:定线、定车、定点、定时、定型;统一车型、统一标志、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票价(继续实行阶梯票价,运价减半,由原来的0.3元/人公里调整至0.15元/人公里)。公交化改造前的4条线路情况见表2。由上述信息可知,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公交化改造前的客运量数据(2017年1月—8月),另一部分是公交化改造后的客运量数据(2017年9月—12月),有理由相信两组数据可以较好地拟合城乡公交前后由于服务质量提升和运价变化导致的出行需求变化,主要用需求弹性系数指标和需求服务质量弹性系数指标表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用户效用最大的城乡道路客运线路运行组织优化模型[J]. 杨琦,陈波,孙建宇. 中国公路学报. 2014(04)
[2]分类推进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J]. 虞明远,熊琦. 公路交通科技. 2011(12)
[3]基于交通紧凑度的农村公路客运线路优化研究[J]. 张丰焰,周伟. 公路交通科技. 2010(09)
[4]公交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和公交政策刍议[J]. 孙甍,严作人. 城市公用事业. 2006(05)
[5]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的基本途径[J]. 陈方红,赵月. 综合运输. 2005(05)
[6]上海公交价格需求弹性估计[J]. 张明海. 上海管理科学. 2004(06)
本文编号:3006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00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