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04:11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强调实现经济带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关键是道路的互相连通,甘肃省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黄金段,拥有多个重要的节点城市,甘肃省政府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指出甘肃将进一步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通达能力,推动公路、铁路的加速建设。2014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将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力的资金支持,有专家指出,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成为当前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直接推动力,因此研究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甘肃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迎来了良好的机遇而且面临严重的挑战,尽管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总体上运输供给仍然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因此,本文选取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甘肃省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明确甘肃省目前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文章首先对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定性描述;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并构建了两者关系的理论框架;接着以甘肃1978-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着重对甘肃省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部分主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运用弹性分析方法和建立灰色动态协调模型初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协调状况。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两者发展在长期保持均衡,甘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GDP将会增加0.0799个单位,货运量每增加一个单位,GDP将增加1.0868个单位,但从总体上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引起甘肃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经济的增长拉着交通运输业走。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有着较高的关联度,运输系统内部货物运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运输弹性系数和灰色动态协调模型分析结果都表明两者发展不协调,甘肃省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铁路运输的滞后发展已成为甘肃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铁路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最后,针对本文实证分析的结论给出了四点促进甘肃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经济增长 甘肃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12.7;F12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导论10-20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述评12-17
- 1.3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与框架17-19
- 1.4 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19-20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20-25
- 2.1 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属性20-22
- 2.2 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框架22-25
- 3 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现状25-33
- 3.1 甘肃省经济增长的现状25-26
- 3.2 甘肃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26-33
- 4 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33-47
- 4.1 甘肃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分析33-38
- 4.2 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38-42
- 4.3 甘肃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42-44
- 4.4 本章小结44-47
- 5 甘肃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政策建议47-50
- 5.1 以“适度超前”的意识,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7-48
- 5.2 调整运输结构,,促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48
- 5.3 建设快速客货运输系统,实现客货分流运输48-49
- 5.4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与周围省区的合作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炯忠,刘厚国;马克思关于交通运输业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方法论论述[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吕灵玲;交通运输业的融资渠道[J];交通与运输;1997年02期
3 丁以中;交通运输业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韩明富;试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J];江苏交通;2000年05期
5 沈艳平,沈旭,张悹;交通运输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云南交通科技;2000年01期
6 涂正国;关于交通运输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J];综合运输;2000年05期
7 丁志明;城市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应采取自征自管式[J];吉林财税;2001年04期
8 黄欣;广东交通运输业存在问题分析与“十五”发展建议[J];岭南学刊;2001年05期
9 李玲琴;中国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赵s
本文编号:504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50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