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感知的合肥大圩休闲农业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游客感知的合肥大圩休闲农业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 游客感知 评估模型 休闲农园 合肥大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脚步加快,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逐渐加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环境问题的加剧,这些都让城市居民更加向往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环境,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快速上升。这也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而休闲农业园(尤其是城市近郊的休闲农业园区)也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之一休闲农业园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面对节假日景区或者园区的旅游承载能力爆表,景区内部交通问题频现,面对随之而来的游客的不满意,重游率低,市场的深度挖掘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休闲农业园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随即被提上日程,探索休闲农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共同的任务。本文以合肥市大圩休闲农业景区为例,试图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一共分为6个部分,第2、3、4、5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第1部分绪论。主要是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介绍。第2部分主要是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从可持续发展、游客感知、产业融合、休闲农业的理论出发,对这些概念进行研究辨析。接着对休闲农业园的发展进行国内外综述研究,主要从国外、台湾、内地三个方面着手,对休闲农业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进行评述。最后对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体的梳理概括,以便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第3部分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性评估模型的构建。遵循客观性、全面性、普遍适用性和可行性等原则,构建属于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性评估体系的模型。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在相关的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性评估指标因子,设计制作相关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游客感知指标的调查和游客的基本资料的调查两个部分内容。选取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李克特的5分量表法、库(KO)的旅游可持续性晴雨表图(Barometer of tourism sustainability,BTS)、旅游可持续性指标阿米虫图(AMOEBA of tourism suatainability indicators,ATSI)法。第4部分实证研究。本文选取合肥市大圩休闲农业园为研究的案例区域,通过前期多次的实地考察、发放制作好的游客调查问卷,整理获取相关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SPSS分析处理,进而可以得到相关的结论。首先对农园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通过描述性分析法,对农园的游客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游客的性别、年龄层次、学历、职业类型、月收入等人口特征的分析和出游的交通工具选择、信息获取的渠道、出游的目的等出游的信息分析。其次,对调查得到的游客感知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性的指标进行均值处理,得到之中的指标值,通过晴雨表图得出最终的可持续性情况。接下来运用阿米虫图对大圩休闲农业园的各个指标的可持续能力进行验证,得出影响其农园旅游可持续性的具体的因子,并结合大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第5部分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根据晴雨表图和阿米虫图得出的结论,分析影响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性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现有状况进行分析,按照现有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和指标因子在其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1)硬件方面,产品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环境的保持与改善;(2)软实力系统方面,提升园区相关人员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提高管理水平;价值的升级。第6部分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关于本文的相关结论,文章的亮点和创新之处以及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且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和指明未来继续努力奋斗的研究方向。研究的结论主要有:合肥市大圩休闲农业园的游客相关特征、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性状况、影响休闲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的指标因子、农业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在文章创新的基础上认识到不足,并且提出未来的深入研究的切入角和需要深化的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4;F59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辅导农民转型经营休闲农业[J];台湾农业探索;2002年02期
2 卞洋;;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启示[J];浙江经济;2002年24期
3 朱明,程勤阳;日本的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年09期
4 江中龙;颇具特色的宝岛休闲农业[J];统一论坛;2004年04期
5 牛传军;张超;王秀茹;韩兴;;休闲农业—旅游新看点[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2期
6 ;台湾休闲农业跨海交流[J];台湾农业探索;2006年01期
7 王小华;赵燕;熊丽;徐延涛;;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与经营[J];北方园艺;2006年03期
8 隆旺夫;;休闲农业有商机[J];农村.农业.农民;2006年05期
9 ;台湾休闲农业走红国际[J];台湾农业探索;2006年02期
10 张占耕;;休闲农业的对象、本质和特征[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编委名单[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段兆麟;;休闲农业规划的理念与实践[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林梓联;;休闲农业的展开与动向[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段兆麟;;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廖树宏;;休闲农业正确的发展模式[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彰德;;湖南省休闲农业模式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卫东;王晓辉;殷莉;文吉辉;;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安凯春;杜薇薇;;陕西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任国柱;郭焕成;;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s,
本文编号:1139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3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