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两面性探析
本文关键词:乡村旅游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两面性探析 出处:《农业经济》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衍生物的乡村旅游与农村环境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方面,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生态环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就会难以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正面效用是农村吸纳一部分资金,解决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使其在经济收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重视保护和改善环境;负面效用是人口聚集,超出原先的环境承载力,游客难免会有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二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
【分类号】:F592;F323.22
【正文快照】: 乡村旅游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初见端倪到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农村社区的经济建设,有效推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900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甘巧林,陈忠暖;从乡村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文;安艳艳;李娜;;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晶亮;;发展现代乡村旅游的作用与意义[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2 罗天相;刘莎;;赣西北红壤区观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3 叶小青;;浙南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以浙江遂昌县长濂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4 王晓娟;樊亚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5 马育倩;张峰;;河北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6 马育倩;张峰;;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7 孙艳;石志恒;;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8 钱益春;彭嵋逸;邹宏霞;;湖南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策略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9 查芳;;蚕桑丝绸文化的乡村旅游品牌——以陕西安康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10 李明月;;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探讨——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目标与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朱金星;;浙江遂昌乡村发展休闲农业策略探讨[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侯晓敏;;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麻桃红;;缙云河阳乡村旅游开发初探[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5 郭跃;陈绍友;;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城市带动农村发展[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6 林刚;梁向锋;;我国乡村旅游类型与发展方向[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郑向敏;吴建华;;论乡村旅游与农村发展[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郭跃;陈绍友;;重庆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城市带动农村发展[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郑向敏;吴建华;;论乡村生态旅游地食宿设施的生态化[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胡静;伍铁牛;李发俊;;发展乡村旅游的哲学思考[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赵承华;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韩素芹;农业观光园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左俊杰;鞍山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黄昌明;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阮希;政和县岭腰乡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方碧姗;乡村旅游利益主体均衡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郑艳玲;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顾巍;基于MIS与GIS集成的昆明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莹;对发展我国农业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4期
2 潘旅;;旅游业: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J];决策与信息;1998年02期
3 角媛梅;哈尼梯田文化生态系统研究[J];人文地理;1999年S1期
4 吴必虎,方芳,殷文娣,刘波;上海市民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1997年01期
5 邓祝仁,程道品;旅游扶贫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家;1998年02期
6 党国印;关于都市农业的若干认识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星群;邓艳文;陈刚;;乡村民营旅游经营实体可持续发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03期
2 王永强;冯军;;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3 熊云明;徐培;;浅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1年02期
4 杜莲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孙丽坤;;新农村建设与大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9年07期
6 钟先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俞晓萍;吴巍娜;;川西平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赵承华;;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8年04期
9 何增武;;山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初探[J];科学决策;2008年11期
10 杨新征;;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乡镇经济;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亦诚;;发展乡村旅游 推进新农村建设[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崔凤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七个关系[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3 冉阿倩;罗清威;樊占国;;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潘宜;程望杰;;村庄有机更新中乡村旅游特色的保护与挖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勇;吴晓萍;;浅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天龙屯堡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潘方红;;布依族乡村旅游与人才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7 杨冠雄;;海南有必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兼论乡村旅游应当做成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品牌[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陈叶兰;;论我国农村环境行政管理的失灵[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吴新慧;;风险社会:农村环境受损群体及其抗争行为分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张丹;王宁;姚翔;;依托农村经济发展 整治农村环境问题[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军;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新提升[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洪和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探索[N];台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立平;星级农家院超千家[N];天津日报;2009年
4 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 熊晓红;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晓艳;莱芜乡村旅游合作社“破题”[N];联合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枝宏;迁走污染企业 发展乡村旅游[N];大连日报;2009年
7 广西桂林供销技校 秦秀华;开发乡村旅游 发展农村经济[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8 记者 孟晓冬 栾易鑫;发展乡村旅游 弘扬本土文化[N];秦皇岛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云峰;“三合一”是解决农村环境隐患的上策[N];辽宁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吕红菊;保护农村环境 统筹城乡发展[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4 胡建渊;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5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6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7 蔡自力;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张周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王哲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智慧;论乡村旅游发展及循环经济的指导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2 谌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黄海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5 季群华;基于和谐理论的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于晓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成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西华大学;2010年
7 周艳丽;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德明;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崔林;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高佩佩;西安市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3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5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