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展演与认同传播网络——以古永傈僳族刀杆节为例
本文关键词:仪式展演与认同传播网络——以古永傈僳族刀杆节为例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云南腾冲古永傈僳人的生活中,各类仪式非常丰富,构成了其生命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方面。"刀杆节"作为一种仪式展演和传播网络的节点,对于不同层次的族群认同建构、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Abstract]:In the life of Guyong Lisu people in Tengchong, Yunnan, all kinds of rituals are very rich, which constitute the basic aspects of their life process and social life.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ethn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play a pivotal rol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多重边缘中的国家认同传播——以腾冲猴桥傈僳族为例”(11YJC850025)
【分类号】:K892
【正文快照】: 仪式是人类学和宗教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文化的外显形式,仪式唤醒人群的集体认同,昭示生存的意义,形塑价值和传承认知。作为基本的社会行为,仪式也整合了话语与行动;按照既有的规则或即兴创作进行展示并致力于产生转换,透过与日常的差异性表达,如同一种激荡人心的游戏,仪式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兵娟;;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J];当代传播;2010年05期
2 陈力丹;;传播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一种仪式?——关于传播“传递观”与“仪式观”的讨论[J];国际新闻界;2008年08期
3 张孝翠;;论仪式传播与参与主体性[J];国际新闻界;2009年04期
4 闫伊默;刘玉;;仪式传播:传播研究的文化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樊水科;;乡村仪式传播初探[J];新闻知识;2009年07期
6 王铭铭;传媒果代与社会人类学[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04期
7 吴飞;;社会传播网络分析——传播学研究的新进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广圣;桂村社会传播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玲;;仪式观传播视觉下的营销活动[J];今传媒;2012年05期
2 杨耀程;邓有林;;文化 校园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保山学院网络宣传平台构建[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范红霞;;社会网络的关系流动和价值变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王晶;;传播仪式观研究的支点与路径——基于我国传播仪式观研究现状的探讨[J];当代传播;2010年03期
5 陈月明;;2007年我国传播学理论研究及评估[J];东南传播;2008年08期
6 于茜;;解析电视直播对媒介仪式的呈现——以CCTV国庆60周年庆典为例[J];东南传播;2010年02期
7 张平;金宏奎;;关于红色文化活动的仪式观解读[J];东南传播;2011年10期
8 倪欣然;;由仪式建构的“苹果”神话[J];东南传播;2012年03期
9 李沐杰;;美国新酷儿电影亚文化传播特征及反思[J];电影文学;2011年03期
10 张孝翠;;论仪式传播与参与主体性[J];国际新闻界;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晓光;;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特点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周鸿雁;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连旭;大跨体育建筑有效地域文本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义杰;媒介与文化资本[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杜忠锋;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2年
8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9 廖卫民;传播与国运[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冯广圣;桂村社会传播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丹;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政府形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郭磊;社会记忆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柯佳;CCTV1黄金档热播剧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明锋;春晚—一个世俗神话的建构与阐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梅;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主持人的角色分析与功能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琰;论媒介事件的仪式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庆玲;解析媒介仪式中的象征符号传播[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立勇;仪式观视阈下的世界杯传播[D];辽宁大学;2011年
9 万旋傲;电视与乡村社会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变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舒琴;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结构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徐晖明;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J];当代传播;2003年02期
3 屠忠俊;媒介的四重出售模式[J];当代传播;2003年06期
4 方晓红;大众媒介与苏南农村文化生活关系研究[J];当代传播;2004年04期
5 朱杰;;仪式传播观浅议[J];当代传播;2007年02期
6 王铭铭;魁阁的过客[J];读书;2004年02期
7 常燕荣,蔡骐;民族志方法与传播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刘君;赵慧;;手机传播、公众参与和电子政务——以厦门PX事件为例[J];电子政务;2010年10期
9 刘奇;;转型期农村经济社会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特征[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2期
10 陈力丹;试论人际关系与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黄祯光 通讯员 邓晓华;[N];人民邮电;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金玉萍;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帝荣;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然;传说、庙会与村落生活[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君;手机:新媒介对传播格局与社会形态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6年
4 戴陆;区隔—布尔迪厄对“趣味”的社会学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袁涛;影视传播对农民闲暇生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韩巍;农户信息需求行为与传播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逯宝峰;旅游组织传播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8 王博雅;农民流动与村庄人际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原明明;电视对乡村生活方式变迁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布阳;社会转型时期乡村信息传播的路径选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菲;;遗产名录与族群整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吴桃;吉木哈学;;试谈民俗节日文化与社会价值——以彝族年文化遗产为个案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3 张娜;;内地都市少数民族生存对文化艺术的传播——对成都武侯祠附近藏族的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4 王军杰;;文化遗产过程:族性张扬与边界强化的助推器——以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03期
5 郝苏民;;日本“AINU”人的族群认同与捍卫文化遗产的实践——北海道学术考察印象[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6 罗树杰;徐杰舜;;公祭:人类学的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王淑芳;郑亚南;;论美国少数族裔的文化认同及其出路——《说母语的人》中的族群认同与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8 庄国土;关于华人文化的内涵及与族群认同的关系[J];南洋问题研究;1999年03期
9 俞云平;部分马来西亚华裔新一代的文化与族群认同[J];八桂侨刊;2005年01期
10 曾澜;;民间傩仪式的空间特性与傩艺人人神角色的偏移——傩艺人身份的艺术人类学探究[J];兰州学刊;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静静;;互联网与少数民族多维文化认同的建构——以云南少数民族网络媒介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庄晓东;尹忠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民间网络传播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3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苏民;日本爱努人捍卫文化遗产的岁月[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大学基地邋唐珍名 黄红立;我国文化传播力问题浅析[N];湖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莫蓉;铲除低俗文化滋生的土壤[N];益阳日报;2009年
4 演讲人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与传统节日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邓伯祥 张金书;册亨被命名“中华布依第一县”[N];黔西南日报;2010年
6 ;我看故我在[N];河北日报;2003年
7 何德发;实施“四个带动”战略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N];闽南日报;2007年
8 杨渊 张妙;山西五寨用文化夯实农村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江清和 张友云;“非遗”与素质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北京 王晓东;十部门联手“重拳出击”网络淫秽色情[N];电子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卢茜;瑶人挞鼓竞风流—广西恭城县“还盘王愿”及吹笙挞鼓历史记忆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耿俪洳;川西羌族大禹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严飞生;地域文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4 宋静静;“六日战争”后以色列文化多元化倾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覃嘉懿;泰国泰族水灯节初探[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朱丽鸽;试论泰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因子[D];云南大学;2012年
7 柴可;当代赣南客家文化的建构[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422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2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