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有关数据资料和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法,试图对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时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国际游客数增长较为迅速,但与法国、美国、西班牙等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在世界国际旅游市场总规模中所占份额偏少。(2)中国国际游客的空间分布集中度较高,从洲际视角分析,亚洲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客源地区,欧洲和美洲分别为中国第二、三大国际客源地区;从国家层面分析,多年来,中国前15位国际客源国变化不大,但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空间分布的集中度有所减小。(3)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和距离对客源国来华旅游的游客数有明显的影响和作用,但作用强度和性质不同,进出口总额影响很大,且与来华游客数间呈正相关关系,距离因素影响较小,且与来华游客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而客源国人口数和经济水平(人均GDP)对其来华旅游的游客数作用不明显。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SS softwa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space-time structur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n China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a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s relatively hig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ontinental analysis, Asia has been China's largest international tourist source region. Europe and America are China's second and third largest international sources of tourists;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over the years, China's top 15 international tourist source countries have not changed much,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 has decreased. The total amount and distance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have obvious influence and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tourists coming to China, but the function intensity and nature are different, the total amount of import and export has a great influence, and it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tourists coming to China. The distance factor has little influence, and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visitors to China; However,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per capita GDP) of the guest countrie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tourists coming to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Y12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F592.99
【正文快照】: 1研究意义与研究进展近年来,全球旅游竞争愈来愈激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旅游发展和竞争的行列中来,二是各国加大了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积极采取各种促销策略。国际旅游竞争的目的主要是争夺国际客源市场,而研究和弄清国际旅游市场是制定科学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长生;简玉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2 陈业芬;梁留科;;河南省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特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3 姚小云;;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4 崔峰;肖星;;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5 韦福巍;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分析[J];旅游论坛;2010年05期
6 李迎君;;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演变与变动因素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陆林;;黄山境外客源市场研究[J];经济地理;1993年03期
8 王力峰;桂林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5期
9 闾平贵;汪德根;魏向东;;“时空压缩”与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以江苏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3期
10 钟静;;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市场时空特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米娜·吐尔逊;;新疆国际客源市场时空发展变化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2 包娟;崔峰;;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姚媛;;旅华欧洲游客旅游决策行为模式研究——以西安入境欧洲游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4 孙冬英;;九江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5 宣国富,陆林,章锦河;安徽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汪德根;安徽省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娟;安徽省各市国内旅游者空间结构和地域差异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丁玲;章锦河;王群;王浩;魏鸿雁;;红色旅游地客源市场结构研究——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张建春;九华山旅游市场结构分析[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李娜;宋保平;;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分析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晓莉;廖仁静;;次级景点客源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景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崔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洋;;国内遗产旅游研究22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动态[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向岚麟;;国内世界遗产研究概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超;蒋长春;黄金火;;国内旅游市场区域发展竞争研究——以福建省为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薇;钟晟;;山岳型遗产地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以黄山为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瑛;李树民;;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云;尚前浪;;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客源市场分析及政策建议[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李晓琴;;湖北省汉江流域旅游产业国内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国安;中国分时度假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韦福巍;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姚东;甘肃省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及市场拓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成英文;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5 朱炯翟;云南省镇雄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作玉;基于时空特征的福建省滨海地区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婧婧;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健;珠江三角洲居民旅游偏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舒,曹宁;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2 侯国林;黄震方;张小林;;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3 涂建军;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4 张佑印;马耀峰;赵现红;;中国一级城市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模式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02期
5 刘长生;简玉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6 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2期
7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张思彦,蒋兆刚;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1期
8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9 刘卫东,甄峰;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10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圣英;拓展江苏省入境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洁;;从《花样年华》到《色·戒》细述旗袍的前世今生[J];电影评介;2008年18期
2 徐永斌;;南阳汉画像石的发展与分期[J];中原文物;2009年01期
3 王富秋;;北方民间传统文化之嘎拉哈的演变特征与传承[J];满族研究;2009年03期
4 赖双安;;论中国现代陶艺装饰的演变与趋势[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肖军,赵可;近代四川生活习俗的演变趋势及特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李清泉;绘画题材中意义和内涵的演变——以宣化辽墓壁画中的车马出行图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潘中西;;水族妇女服饰浅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王恒;;云冈石窟v菪雾璧难荼鋄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田青刚;;论旅游业态的非物质文化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1年01期
10 陈建生;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式[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王洁洁;;气候舒适度对东部热点城市入境游客年内时空变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管开宇;蒲英霞;黎新亮;;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流量地级市尺度空间分布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吴承照;;试论旅游者的空间分布专项研究[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4 朱晓华;乌恩;;区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分形结构——以北京市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董晓莉;廖仁静;;次级景点客源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景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国清;叶欣梁;;城市休闲空间分布与配置——以上海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吴必虎;苏平;马晓龙;;中国大城市周边地区自然观光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崔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朴玉顺;;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火炕的演变[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泽华;张捷;;特殊时段目的地旅游客流对旅游地理结构响应的比较研究——以北京、黄山、西安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张谯星;三亚国际旅游市场面临诸多挑战[N];海南日报;2010年
2 张晓东 李勇刚;迈向国际旅游市场 阆中开始出发[N];南充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枝宏;携手开拓 国际旅游市场[N];大连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跃波;世博安徽旅游国际推介会在沪举行[N];安徽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吴江海;黄山着力拓展国际旅游市场[N];安徽日报;2000年
6 魏小安;快乐经济,低谷下的旅游新发展(下)[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叶云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浙江入境游市场添亮色[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记者高飞;无锡园林“进军”欧洲旅游市场[N];无锡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魏晓霞;北京旅游迎风起舞[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驻河南记者 张明灿;安阳创建旅游立省试点市[N];中国旅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卫星;先秦至两汉出土甲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汤卓炜;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石荣传;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邢千里;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昀;论中国服饰审美思想的历史演变[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雪芬;试论北朝时期中原北方弥勒造像的演变[D];郑州大学;2005年
3 袁秋芸;从民国时期的《妇女杂志》看中国近代婚礼服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9年
4 李建峰;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力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闾平贵;旅游城市化与传统风景区空间结构演变和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岳丹;武汉城市圈景观资源区划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封甜惠;山东省区域旅游时空格局演变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8 盛律平;中国古代崇龟习俗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9 廖建福;中国崇麟习俗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10 白杨;神圣与世俗[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3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3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