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哲学研究基本问题与理论体系探讨——与张斌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8-01-16 16:24

  本文关键词:旅游哲学研究基本问题与理论体系探讨——与张斌先生商榷 出处:《旅游学刊》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哲学 逻辑走向 理论体系


【摘要】:旅游哲学作为哲学的应用性学科与旅游学的新兴学科,在基本问题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上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张斌先生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哲学》中提出颇有新意、富有启发的一些观点,但有的尚值得进一步商榷。为了弄清旅游哲学研究的某些基本问题和构建较为合理的旅游哲学研究理论体系,文章运用逻辑思辨的方法,就旅游哲学的研究思路、逻辑走向、元概念等基本问题和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旅游哲学研究应该以哲学理论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旅游概念为逻辑起点,以旅游本质为核心,以旅游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将旅游学与哲学等学科有机结合,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哲学领域,系统研究旅游概念与本质等有关旅游学研究中基本的、切关宏旨的问题。
[Abstract]:As an applied subject of philosophy, tourism philosophy is a new subject of tourism scienc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problems and theoretical system. Mr. Zhang Bin put forward some new and enlightening views in what kind of Tourism philosophy we need. In order to find out some basic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tourism philosophy and to construct a more reasonabl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ourism philosophy research,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og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asic problems of tourism philosophy, such as the research ideas, the trend of logic, the meta-concept,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holds that the study of tourism philosophy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philosophical theory.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aking the concept of tourism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e essence of tourism as the core, and the realistic problem of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combining tourism science with philosophy organically, from ontology, theory of value, epistemology.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such as practical theo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concept and essence of tourism,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basic and important problems in tourism research.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已开始重视旅游哲学和休闲哲学的研究,在2008年召开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著名学者成思危先生强调休闲与旅游研究应该在哲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应用三个不同层面上展开。同年,在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上,多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长凤;;哲学视角中的旅游价值[J];理论前沿;2008年16期

2 曹诗图;曹国新;邓苏;;对旅游本质的哲学辨析[J];旅游科学;2011年01期

3 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年01期

4 徐菊凤;;关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的共识性问题[J];旅游学刊;2011年10期

5 张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哲学?——兼评《旅游哲学引论》[J];旅游学刊;2012年09期

6 曹诗图;;对“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兼与王玉海教授等商榷[J];人文地理;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晶晶;章锦河;;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罗云艳;;乡村生态体验形象塑造——以辽东山区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谢春山;沙春蕾;;试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论坛;2012年02期

4 王勇琦;;旅游本质的三重区分[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贺丽丽;;论当前旅游审美活动中的同质化现象[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韩小国;沙润;;文化旅游吸引物的“器、象、道”[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7 金欣雍;;论外国高等教育对中国教育革新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王昆欣;;旅游、旅游业和旅游学的认识与辨析[J];旅游研究;2012年01期

9 佟婷;;国外旅游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张斌;张澍军;;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旅游体验研究[J];旅游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陶玉霞;;从文化创意到文化重建——乡村游憩未来之路[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徐菊凤;;关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的共识性问题——兼与若干学者商榷[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侯楠楠;基于旅游本质辨析的旅游异化现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周伟伟;世界遗产地游客体验满意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于志多;九寨沟数字化景区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鲍结丹;马克思主义旅游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张文平;基于价值分析的生态旅游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胡宁;虚拟与现实旅游互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李杜红;试论旅游资源评价的问题与创新思路[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申婧婧;基于游客视角的旅游伦理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9 聂圣;旅游纪念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洪波;;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流符号意义的影响[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张斌;;关于旅游现象的生存论本质[J];旅游科学;2008年06期

3 曹诗图;曹国新;邓苏;;对旅游本质的哲学辨析[J];旅游科学;2011年01期

4 龙江智;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5年01期

5 陈愉秉;旅游成学——以一份理论实践为样本[J];旅游学刊;2005年02期

6 刘德谦;;也论休闲与旅游[J];旅游学刊;2006年10期

7 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8 张凌云;;旅游学研究的新框架:对非惯常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和现象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10期

9 张凌云;;非惯常环境:旅游核心概念的再研究——建构旅游学研究框架的一种尝试[J];旅游学刊;2009年07期

10 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林;;高职高专《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构建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2 罗明义;;论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J];旅游研究;2009年02期

3 曹诗图;;旅游哲学刍议[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4 杨昶;宋传银;;传统测字术的“理论体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5 李国祥;论古代中国旅游之哲学精神[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谭传凤;;旅游研究领域新的里程碑——《旅游哲学引论》评介[J];旅游论坛;2010年03期

7 吴昌南;;科技旅游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8 董观志;;旅游学创新发展的基本问题[J];特区经济;2007年05期

9 刘勇贤;张鹤;;浅论如何设计旅游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J];硅谷;2010年01期

10 谢春山;孟文;李琳琳;朱易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朝霞;;南阳神灵信仰汉画产生的思想渊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冯维波;罗世伟;;对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李伟;马波;;旅行社业集中度研究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4 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傅芝娜;何国女;蒋俊英;郑育杰;;舟山市高中开设野外生存课程可行性探究[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6 颜仁才;;试探全息旅游“三大六要素”的构建[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锡诚;文化发展和研究需要成熟的理论体系[N];学习时报;2006年

2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杨振之;旅游景区如何做好目的地营销[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王衍用 孙天胜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 徐州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本质的有益探讨[N];中国旅游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赵婧;以传承藏医药文化为使命[N];光明日报;2006年

5 张科邋福建记者站 史蔓蓉;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助厦门金旅跨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大连记者站 李文菲;辽宁注重旅游产业发展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陈茁;“李剑晨艺术馆”落户省博[N];河南日报;2007年

8 陕西省商务厅厅长 李雪梅;实施陕菜品牌创新工程增强陕西餐饮发展活力[N];陕西日报;2007年

9 实习记者 赵月;地区旅游局——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讲座[N];毕节日报;2009年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方廷钰;独特的英文版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丽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李华辰;边缘旅游区理论体系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鲍结丹;马克思主义旅游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刘小蓉;和谐旅游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静;服装符号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6 杨娇;区域旅游商品整合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璇璇;我国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D];扬州大学;2007年

8 刘勇;旅游目的地社会营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蒋盈;游憩需求视野下的中国城市游憩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景波;区域旅游开发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33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33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4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