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乡村旅游经营者多维目标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经营者 多维目标 比较 出处:《世界农业》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和旅游业在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不同功能,导致中西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多维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乡村客栈经营者的开业起始目标、正式经营目标和家庭相关目标3个方面,对中西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多维目标展开对比分析,并从人口特征、社会制度、经济发达程度、文化差异和乡村认知差异等方面,对中西多维目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诠释。
[Abstract]: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ourism in different stages lead to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multi-dimensional goals of rural tourism operator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objectives of rural tourism operators i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al business objectives and family-related objectiv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social 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rural cognitive differences, and so on,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ultidimensional goals.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基金】: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河南省地方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及配套设施研究”(2011B260)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课题“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郑州市郊区农家乐发展研究”(121PPTGG464-1) 河南省教育厅课题“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2012-GH-117)
【分类号】:F591;F313
【正文快照】: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欧洲的乡村旅游已形成很大的规模,发展也相当成熟。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四川成都郫县农科村,以提供简单食宿旅游服务的农家客栈为主,并被冠以独具中国特色的名字———“农家乐”[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秀红;杨桂华;;上海、武汉、成都近郊型农家乐业主开业起始目标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04期
2 王秀红;;上海、武汉、成都城市近郊农家乐家庭相关目标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雪钧;李莉;;重庆与成都“农家乐”旅游的比较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2 王秀红;许芳;;上海·武汉·成都城市近郊型农家乐业主满意实证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3 王秀红;徐静;;上海·武汉和成都城市近郊型农家乐存在问题实证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刘沙;;成都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5 方青;邬丽丽;;1980年以来的中国休闲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赵炜;何宏;胡敏;;民宿型乡村旅游农家菜特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5期
7 孙振鲁;杨令;;参与体验式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昭平县横江新村为例[J];大众科技;2010年09期
8 王显成;顾金孚;;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J];旅游论坛;2011年05期
9 段艳丽;曾磊;;保定“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党红星;;山东农户型农家乐产品模式及分布状态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俞富强;“农家乐”服务质量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单邵伟;“农家乐”经营户经营模式及其决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刘学强;重庆环城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攀;成都平原乡村酒店设计的地域性表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妮;体验视角下西安市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策略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玮莹;怀化市“大湘西农家乐”VI设计与应用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佘旦;休闲山庄的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10 谢泽氡;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秀红;杨桂华;;上海、武汉、成都近郊型农家乐业主开业起始目标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04期
2 文军,魏美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为例[J];生态经济;2003年10期
3 王秀红;;“农家乐”旅游的生态性特点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茶园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2 熊红英;;乡村生态旅游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9期
3 易开刚;俞富强;;基于共生视域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4 林风;;“乡村旅游”就业机会多[J];农家致富;2006年19期
5 玉路;;整合资源 深度开发——乡村旅游成为玉溪市旅游特色产品[J];致富天地;2010年11期
6 凌申;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年05期
7 彭蜜;;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09年09期
8 汪俊辉;;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以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为例[J];老区建设;2009年21期
9 苏其章;黎肖媚;;乡村旅游还有许多问题需解决[J];中国老区建设;2009年11期
10 易局;;在希望的田野上——大连乡村游风生水起[J];东北之窗;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焕龙;陈晓键;;陕北地区乡村旅游思考——以陕西省延长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谷立异;;深度开发牡丹江市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农国忠;;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4 徐吉;;找准定位 创建全国文明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区——定安县母瑞山革命老区“百里百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思考[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5 黄尧;;巴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6 张晓鸿;陈东田;;乡村旅游导向下的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7 邱云美;;乡村旅游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若干思考[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8 苏勇军;;发展乡村旅游 构建和谐新农村——以宁波市横街镇为例[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9 罗伟;鄢志武;;乡村旅游开发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步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伍慧玲;;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化的新引擎[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 熊晓红;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黄笑;农村新型合作社的建立与乡村旅游的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四川省旅游局 李永清;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彭镇葡萄为媒发展乡村旅游[N];中国特产报;2009年
5 河北省旅游局局长 王新勇;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结构调整[N];农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谢维贤;我国发展乡村旅游进入转型升级阶段[N];江南游报;2009年
7 记者 李枝宏;迁走污染企业 发展乡村旅游[N];大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史晓菲;乡村旅游成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渠道[N];消费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晶琳;我省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朱邪;围绕特色和高效 推进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化发展[N];贵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黄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比较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与运行[D];南昌大学;2006年
3 丁希滨;山东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程默;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引动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谷中原;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钟平;休闲农业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8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罗叶;突发事件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薛贵儒;黄山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王延松;成都市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于晓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成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西华大学;2010年
5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鑫;福州市乡村旅游宣传手段创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王芳;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韩冉冉;基于体验营销的乡村旅游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9 高佩佩;西安市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渭;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5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4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