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特征研究——以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1 05:40

  本文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土地经济密度 差异特征 出处:《旅游科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旅游用地效益的关键指标。为掌握中国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经济状况、类型和空间差异特征,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地经济密度指数、变差异系数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2003年~2009年26个省(市、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及其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陵寝类、壁面石窟类、历史圣地类等三类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相对较大;(2)分省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明显,区域时间差异变化上大致呈现"整体上升型"、"有升有降型"和"整体下降型"三种类型;区域差异动态特征显示,26个省(市、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Abstract]:The land economic density of scenic spots is the key index to measure the benefit of tourist lan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types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land use in scenic spot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land economic density index,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d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26 provinces (cities) of China from 2003 to 2009. The analysis of the land economic density and its differ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scenic spots shows that 1)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In general, the land economic density of national scenic spot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cluding mausoleum, wall grottoes, historical sites and other three types of scenic spots, such as relatively large land economic density; (2)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land economic density of national scenic spots in China is obvious, and the variation of regional time difference is roughly "the whole ascending typ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and "whole descend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land economic density in 26 provinces (cities and districts) of national scenic spots show a tendency of decreasing first and then expanding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土地整理的治理绩效测度、行为过程机理及政策仿真研究”(413016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农村土地整理绩效:定量评价、影响机理及其改善策略”(12YJC630134)
【分类号】:F592.7;F301.2
【正文快照】: 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为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杨静,等,2008)。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丽娜;;宜春市风景区土地利用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4期

2 罗文斌;吴次芳;冯科;;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基于湖南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3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4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5 冯科;吴次芳;陆张维;贝涵璐;;中国土地经济密度分布的时空特征及规律——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8年05期

6 杨静;马耀峰;陈志钢;;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评述[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7 梅一峰,汪诚;风景名胜区土地保护与管理——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中国土地;1999年06期

8 贝涵璐;吴次芳;冯科;刘婷婷;;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变格局——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1期

9 林坚;祖基翔;苗春蕾;毕崇明;刘云中;;中国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立新;林玉标;李养兵;苏静;;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田浩;;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3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4 陈丽;;盐城市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5 程春旺;;旅游地空间竞争非线性关系研究——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6 付修勇;;基于动机与效应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7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8 韦福巍;甘永萍;;基于SWOT分析的红水河旅游圈发展策略研究——以河池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9 李鹏山;李香;李燕;谢跟踪;赵从举;;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10 丁运超;贾永健;;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正;王占歧;马旭东;;基于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探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2 秦正;程双喜;郭四辈;吴梅;;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3 秦正;郭四辈;程双喜;张艺露;;基于AHP的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研究——以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4 龚妮;;背包族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彭建;;贵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方相林;李俊民;;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李永文;郭影影;;论旅游系统思想与旅游学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8 张亮;;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9 耿筱青;陈蓉;;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构想——以称多县为例[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张清正;陈斐;;基于生态角度下鄱阳湖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创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冷显鹏;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振亮;辽宁省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估算与时空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慧权;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杨志荣;靳相木;;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3 张小铁;我国传统城市土地产权制度评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06期

4 陈波,

本文编号:1450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50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