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高速铁路影响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机制与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2 02:38

  本文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产业 影响机制 影响效果 出处:《东岳论丛》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与传统铁路运输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它在深度和广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中,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它对旅游行为方式、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显著影响上;它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则主要表现在它对区域旅游产业游客量增长的"旋风效应"、市场结构演进的"凸变效应"和旅游资源集聚的"加剧效应"等方面。因此,应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对高速铁路的布站与区域交通网络、旅游客源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有效整合,提供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以实现高速铁路沿线区域旅游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Abstract]:High-speed railway is a great achieve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high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in depth and breadth.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i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ourism behavior pattern, tourist source market pattern and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ts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whirlwind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ourist volume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The "convex effect"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aggravation effect" of the agglome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etc.,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and th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change of tourist market pattern and the deep exploit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tourism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alo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价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2007GXQ4B110科技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系统研究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人类要实现旅游活动,就要进行空间位置的移动,空间位移则需要借助交通基础设施得以实现。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便捷的交通将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并吸引旅游者。交通成本影响着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便捷状况、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2 曹发展;;旅游业中的“蜂箱现象”及其对咸阳旅游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疆辉;吴建民;;河北旅游竞争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欧玉婷;桑广书;;高速公路建设对金华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邓亚东;陈伟海;张远海;韩道山;;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4 于伟咏;朱丽;;城市近郊旅游的旅游市场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5 刘莉;陆林;;江苏省同里镇旅游者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普陀山国内旅游者特征及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王群,章锦河;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以黄山、九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颜磊;许学工;章小平;;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邱守明;;“腾冲热海”景区游客消费行为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10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评价性研究——以北京入境游客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学臣;张碧海怡;叶淑贤;;统筹城乡一体化 发展蓟县休闲农业[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4 卢韶婧;张捷;张宏磊;祁秋寅;赵小波;;旅行社提供出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勇;;旅游外汇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跨省数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张维梅;秦安臣;张启;冯学全;李东义;;雾灵山森林公园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5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璐;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肖海宾;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行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朱炯翟;云南省镇雄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曾婧婧;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2 陈乾康;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3 马晓京;;旅游观看方式与旅游形象塑造[J];旅游学刊;2006年01期

4 薛莹;;旅游流在区域内聚:从自组织到组织——区域旅游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任务分解表的通知[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4年27期

2 董鸿安;;民营企业在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及其发挥[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6年10期

3 苏波;;对长沙市旅游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7年04期

4 王永和;俞铁军;;适应旅游转型需求 创造和谐发展未来[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7期

5 刘孝兰;祁旭东;张丰;;借机2008年奥运会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28期

6 张清正;;地区旅游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区形成关系[J];华商;2007年24期

7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J];湖南政报;2007年12期

8 杨力平;;大连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综合评价[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李洪敏;;打造优势品牌 把巴东建设成旅游强县[J];学习月刊;2008年02期

10 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玲;;“大西柏坡”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戴斌;;旅游学人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国家战略中的学术使命[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全武;康江峰;;宝鸡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义刚;王波;孙超;毕恩贵;;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交通策略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春雷;;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帆;;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的几点思考[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邹培书;;丽水旅游产业主导化发展的选择与途径研究[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9 谢春山;夏正超;汤潇;;试论辽宁旅游产业的区域特征与区域整合[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10 常莉;;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营销策略分析[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晶 实习生 杨阳;环鄱阳湖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N];江西日报;2008年

2 ;就《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N];商丘日报;2008年

3 洱源县委宣传部 宝永康 王灿鑫;对洱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N];大理日报(汉);2009年

4 记者 李天涛;凤凰旅游产业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N];团结报;2009年

5 记者陈红娟;研究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等问题[N];铜川日报;2009年

6 白永德;旅游产业发展重点确定[N];玉溪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鑫 实习生 申肖玲;县域旅游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新热点[N];陕西日报;2009年

8 记者 裴聪 王珊;当雄县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N];西藏日报;2009年

9 陈昊;达日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N];果洛报;2010年

10 记者 顾海燕;旅游产业发展专题研究班开班[N];泰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民;日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瑶亭;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陶表红;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谢春山;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程南洋;基于资源约束的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何丹;辽宁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7 郑世卿;中国旅游产业组织演化研究(1978-2008)[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张侠;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文祥;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任瀚;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关于中远博鳌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强海涛;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余晓龙;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林邡;县域旅游产业集聚探讨[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6 李孝辉;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5年

8 陈英;基于博弈论的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9 安淑名;景泰县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吴国燕;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53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53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