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个案分析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2 22:42

  本文关键词: 江西 旅游产业 协调发展度 区域经济 出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旅游产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制约作用可构成协调发展的系统。以江西省为样本,选取20个反映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对2014年江西11个设区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间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可知:江西各设区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处于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其中南昌、九江、上饶协调性较好。国内旅游人次、A级景区数量、财政收入等指标是影响江西初级协调滞后的主要原因,为此应该巩固国内旅游市场、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大地区财政投入、做好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以促进江西旅游强省建设。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form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ystem. Taking Jiangxi Province as a sample, 20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selected. In 2014, the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11 districts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Jiangxi are lagging behind in the primary coordinated economy. Among them, Nanchang, Jiujiang and Shangrao have good coordination. The number of A-grade scenic spots and financial revenue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imary coordination of Jiangxi. Therefore, the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should be consolidat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tourism province in Jiangxi province, we should build a fine tourist spot, increase regional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 system, especially the intelligent tourism system.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城市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研究”(GJJ13558)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旅游景区污染源形成机理及其污染风险控制技术研究”(20151BBG70014)
【分类号】:F592.7;F127
【正文快照】: 一前言21世纪,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旅游产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制约作用日益体现,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旅游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为此,许多学者对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杨晋熙、吴建国以西南6个城市为例,量化分析了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程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2 刘澈元;李蓉;;海峡两岸次区域旅游业合作研究——以桂台旅游合作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方世巧;马耀峰;李天顺;李君轶;;基于百度搜索的西安市A级景区信息与旅游流耦合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4 王春枝;;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23期

5 徐洪琼;李楠;郭恒;;湖南省入境旅游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6 李培雄;宋保平;张春晖;曹晓仪;;北京市入境旅游与饭店旅行社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论坛;2012年05期

7 罗明;;酒店业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31个省区市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8 褚玉杰;赵振斌;;中国旅游百强景区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关系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9 刘金栋;郑向敏;谢朝武;;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论坛;2013年01期

10 张琰飞;朱海英;;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戴永安;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易静蓉;制造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与调控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杜吉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构建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赵莉;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薛双喜;河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天悦;试论交通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助推作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褚玉良;丝绸之路中国段陕甘新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升;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7 宗素姚;皖江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韦笑;江苏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及协调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谢丁;旅游产业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雪原;山东省旅游产业空间组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2 李正欢;论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特征与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2003年07期

3 杨勇;;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4 吴跃明,张子珩,,郎东锋;新型环境经济协调度预测模型及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5 王娟;;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定量评价[J];人文地理;2006年03期

6 陈秀洁;代合治;;中国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井文;网络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J];南方经济;2000年02期

2 ;区域经济发展要以“民富当先”[J];内蒙古宣传;2000年03期

3 唐松成;以特种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J];学习导报;2000年07期

4 章安友;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阳国亮,唐志良;试论小城镇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J];改革与战略;2001年02期

6 吴向鹏;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7 严安;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J];延边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8 ;狠抓科教兴区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甘肃科技;2002年12期

9 齐建中;开拓创新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理论前沿;2002年17期

10 唐定;努力构筑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J];学习导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区域经济合作——探索与发展——“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3 王铮;李宪振;;2007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调控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谦;曾庆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形势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淑芳;林宝志;;论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施均显;;广西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10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纺织商会会长、中国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民营企业应积极投身区域经济合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记者 刘国华 狄文君;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大连开讲[N];辽宁日报;2009年

3 龙超领;区域经济发展之影响因素论析[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广西检验检疫局 黄涛;发挥质检职能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记者 薛志伟;2011年 西部百县镇领跑区域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12年

6 ;区域经济强县的新跨越[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本报区县部记者 编辑整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太原日报;2012年

8 记者 武永召;邯郸市政协强力助推区域经济提升[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唐元贵;厚街 两调整两提升 培育创新型区域经济[N];东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任红芳;找准突破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阿克苏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坤;发展中国家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尤丽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燕竹;基于GIS的我国区域经济板块差异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汤e

本文编号:1455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55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d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