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美丽中国”背景下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旅游利益相关者为视阈

发布时间:2018-01-29 19:10

  本文关键词: 生态文明 旅游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旅游利益相关者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国家"五位一体"建设高度,并明确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美丽中国"诗化愿景。2013年"美丽中国之旅"正式成为我国整体旅游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旅游利益相关者各方现实情况,强化生态文明开发观,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倡导生态文明消费观,提升旅游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认知观,推动利益相关者各方积极参与;形成生态文明利益公平观,实现代内和代际公平。
[Abstract]:In 2012, the "18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the "five-in-one"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and so on, and put forward clearly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it. Strive to achieve human and nature, man and man, man and society harmonious symbiosis, virtuous circle,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poetic vision of "beautiful China" continues to flourish. In 2013, "Journey to China" officially became the overall tourism image of our country. It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eds to fully consid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ourism stakeholders and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rational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dvocating the consumption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ourists; Set up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gnition view, promote the stakeholder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To for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erests equity, to achieve intra-gener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F205
【正文快照】: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国家“五位一体”建设高度,并明确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美丽中国”新景象,这个诗化愿景正成为全国关注的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帆;;“负责任旅游”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12年03期

2 吴忠军;;旅游对龙脊梯田文化景观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2年06期

3 李应军;;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旅游发展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洪燕云;演克武;宿爱云;;生态文明价值导向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型探讨——以常州旅游业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汪宇明;吴文佳;钱磊;蔡萌;;生态文明导向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基于崇明岛案例[J];旅游科学;2010年04期

6 吕宛青;;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民族地区家庭旅馆经营及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战线;2007年05期

7 刘佳奇;;“美丽中国”的价值解读与环境保护新审视[J];学习与实践;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轶;;少数民族地区民居旅馆居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陈海鹰;曾小红;;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探讨——以海口龙鳞村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陈柏林;刘又堂;;加快转变广西旅游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王慧元;;秦皇岛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2年04期

5 粟路军;何学欢;;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及展望[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杨春宇;;旅游地适应性管理模式:一个演化博弈的视角[J];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7 韩元军;周生辉;;影响中国家庭旅馆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基于日照家庭旅馆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8年12期

8 陈志永;吴亚平;;乡村旅游地家庭旅馆同质化经营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7期

9 洪燕云;演克武;宿爱云;;生态文明价值导向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型探讨——以常州旅游业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冯桂芳;;西藏地区家庭旅馆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蓉;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李跃;孟屯寨乡村家庭旅馆经营模式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吴红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武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跃荣;内蒙古自治区家庭旅馆发展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杨疏;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汪俊;社区管理创新视野下的云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于丽;利益相关者诉求对庄河旅游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吴文佳;大都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供给模式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阚林;安徽芜湖马仁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观志;龙茜;;低碳旅游的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2 郭跃;试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崔广彬;郑岩;魏震铭;;生态文明与大连旅游和谐发展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卢松;张捷;李东和;杨效忠;唐文跃;;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以西递景区与九寨沟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5 角媛梅,程国栋,肖笃宁;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6 陈国阶;持续发展论及其经济观[J];大自然探索;1995年02期

7 文力;利益群体显性化:利益表达和均衡的有效机制——多元利益集团是和谐社会的“内生”变量之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8 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成官文,王敦球,秦立功,孔运铎,严启坤,秦国辉;广西龙脊梯田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汪宇明;刘通;张海霞;;基于生态文明理论的沙雅胡杨生态旅游示范县建设研究[J];旅游论坛;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474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74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