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传播学视阈的民俗艺术传播与文化生态精神

发布时间:2018-01-29 19:26

  本文关键词: 传播学视阈 民俗艺术 艺术传播 文化生态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传播学视阈出发,通过对民俗艺术传播的语境与场所、传播主体与对象、传播策略与效应等方面的考察,力图把握当下民俗艺术传播的新特点;作为非物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艺术的传播又要秉承其文化生态精神,具体表现在以媒介、审美、交往行为生态为特征,来全面系统审视历史、艺术、自然和科技的发展,以触及民俗艺术传播所涵括的理论内核。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text and place of folk art communicatio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effect, the author tries to grasp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art communi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material culture, the dissemination of folklore art should uphold its cultural ecological spirit,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aesthetics and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o examine history and art in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way.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ouch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folk art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0;G206
【正文快照】: 当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组成的社会历史语境的变化,民俗艺术的传播状况也正随之发生变化。民俗艺术传播是艺术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沟通民间艺术信息源与民俗艺术接收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马克思艺术生产论认为,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艺术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J];对外大传播;2006年10期

2 陶思炎;聂楠;;论民俗艺术的产业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王金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5 甘锋;;理解:艺术传播研究的根本使命和终极关怀[J];艺术学界;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菁;;论高等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曹亚峰;论电影欣赏中的视觉注意[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3 彭丹;;本土与现代的融合——论孙了红的反侦探小说创作[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高星海;论西方艺术的和谐美[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高星海;从实体和虚空透视西方艺术美[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高星海;论西方艺术的明晰美[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郁龙余;中西印审美主体构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树林;趋俗文艺思潮的历史忧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10 李贤军;;审美联觉中的感觉转换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万丽萍;;关于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的几点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万丽萍;;中国电视媒体国际传播模式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文奇;乡村影像的传播与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1474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74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8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