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音造像流变原因探析
本文关键词: 观音造像 女性崇拜 官方介入 文化融合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佛教至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与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相互影响,经历了从外来艺术本土化、世俗化的过程。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观音造像。观音造像的流变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且与女性崇拜心理、官方的介入和儒释文化的融合息息相关。
[Abstract]: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India to the Han Dynasty. In the long history, it interacted with Chinese native culture and art, and experienced the localization of foreign art. The process of secularization, the most typical of which is the Quan Yin statue, is a gradual historical proces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male worship psychology, the official interven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culture.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龚钢;;观音造像由男变女的文化阐释[J];兰州学刊;2007年12期
2 李霞;民间信仰的社会凝聚机制:性别角度的初步探讨[J];天府新论;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苏全有;葛风涛;;近十年来民间信仰功用问题研究述评[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侯艳娜;李凤缓;孙鑫煜;;民间宗教文化与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为例[J];河北学刊;2011年06期
3 谢新华;李长征;;民间信仰活动中妇女参与行为初探——以湘西A村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胡素清;;海岛妇女民间信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D];四川大学;2006年
2 王卫华;春节习俗与女性身份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初景波;理性与现代边缘的神yG[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汪芳;宋代妇女宗教信仰与性别角色[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长征;信仰空间的重建:对湘西老村观音山脚庵的人类学考察[D];中南大学;2006年
3 陈蓉;广泽尊王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陈芳;福建女神崇拜的社会性别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坤;鲁中农村碧霞元君信仰及其“和谐”内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敏;农村民间宗教功能变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张金东;论阎罗形象的本土化历程[D];扬州大学;2010年
8 沈月华;女神信仰与社区生活[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二杰;社会转型期的外症治疗与信仰传承[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范恩君;论碧霞元君信仰[J];中国道教;1995年02期
2 杨永占;清代对妈祖的敕封与祭祀[J];历史档案;1994年04期
3 王笛;大众文化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对近年美国有关研究的述评[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4 吴效群;北京碧霞元君信仰与妙峰山庙会[J];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01期
5 何素花;清初士大夫与妇女——以禁止妇女宗教活动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3年03期
6 吴效群;;北京碧霞元君信仰与妙峰山庙会[J];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杰;;论伊犁河谷索墩布拉克文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韩养民;问樵;;奇迹诞生的前提[J];文博;1985年02期
3 方李莉;;“南青北白”——隋唐陶瓷的审美趣味[J];群言;2009年03期
4 任凤霞;;北魏龙门 云冈石窟比较及相关的文化融合[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5 柯卓英;岳连建;;论碑的文化传播功能[J];中原文物;2006年05期
6 刘建安;;洛阳地区秦墓探析[J];华夏考古;2010年01期
7 韩养民;问樵;;再论奇迹在文化融合中诞生[J];文博;1985年03期
8 郑刚;;浅论花山谜窟石窟文化的文化品位和价值[J];度假旅游;2007年Z3期
9 王永泉;唐袁滋摩崖──昭通“五尺道”上留下的彝汉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J];今日民族;1999年12期
10 孙立谋;;传入中国的日本铜镜[J];收藏;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暨远志;;北凉石塔所反映的佛教史问题[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乐文;;朱开沟遗址甲类遗存墓葬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王永生;;“高昌吉利”钱币考——兼论隋、唐之际高昌地区的文化融合[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杰;唐文化交流的实证[N];中国商报;2007年
2 张世辉;请您关注宗教遗产[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通讯员 陈冠军 实习生 璩毅;湘潭北五省会馆[N];湖南日报;2006年
4 张驭寰;东汉时代的佛塔[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籍忠亮;中国壁画与宗教浅谈[N];亚太经济时报;2008年
6 皇甫美鲜 王静宇;红山文化:承载历史千古流芳[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7 宋明;德昌“字库群”展现惊人奇观[N];四川日报;2007年
8 李巍;6000余件文物重见天日[N];河北日报;2007年
9 张亚武;景教经幢洛阳出土 “丝路起点”再添力证[N];洛阳日报;2008年
10 刘庆柱;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几个阶段[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慧娟;闽江流域文明起源进程中的多元文化因素[D];厦门大学;2009年
2 曹丽娟;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张春阳;南学约简与北学深芜[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4 刘颖;石窟中的文化融合与演进[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鹏;神游的飞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苗苗;唐代中原北方地区佛教石窟造像艺术语言的形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苏力博;犍陀罗雕塑艺术对中国石窟造像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元;水帘洞石窟群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姜冬花;石窟艺术的人性化内涵[D];延边大学;2005年
10 黄姗;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495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9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