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特殊作用
本文选题:资源枯竭型城市 切入点:旅游业 出处:《旅游学刊》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1引言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看来,自然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引擎和动力。现实中,以丰富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更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助力下,在全球化范围内一时兴起。但随着自然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有些甚至滑向衰竭,看起来资源枯竭型城市是遭遇了某种更大程度上的"资源诅咒"(curse of resources),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持续发展。在此,笔者从"资源诅咒"视角谈谈旅游业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特殊作用。
[Abstract]:In the view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ory,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e basic engine and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ality, resource-based cities based on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re built under the help of modern industry. But with the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resource-based cities are facing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some of which even slip to exhaustion. It seems that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are experiencing some greater "resource curse" of resources, and that rich natural resources do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al role of tourism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curs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经系;
【分类号】:F299.2;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牛仁亮;张复明;;资源型经济现象及其主要症结[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2 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3 朱希伟;曾道智;;旅游资源、工业集聚与资源诅咒[J];世界经济;2009年05期
4 张复明;景普秋;;资源型经济的形成:自强机制与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5 刘斯斯;;资源型城市探路分类改革 对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J];中国投资;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淑芬;;论资源型区域城乡统筹的特殊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2 张贡生;;“资源诅咒”论:一个值得商榷的命题[J];财贸研究;2008年06期
3 吴丹;朱玉春;;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例[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4 程雷;;残疾人救助的伦理学意义[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5 魏忠;;韩非和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之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景普秋;张复明;;我国矿产开发中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制度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7 王中亚;;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8 程必定;;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的科学思路[J];城市;2010年08期
9 傅利平;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J];城市问题;2010年11期
10 张伟;;资源环境约束与资源型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雪兵;尹敬敬;文雁兵;;环境质量、政府规制与经济增长:一个拓展的内生性框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蓝江;;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马克思主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的一个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李俊;;资源约束,资源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耀彬;杨新梅;周瑞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阻力研究述评[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梁中堂;;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邵帅;杨莉莉;齐中英;;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龚英;;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素探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霍凌汉;闫庆悦;;中国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的“增长阻力”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祝合良;李晓慧;;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思路[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娟;中国养老社区的服务、运营与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赵斌;生物数学的起源与形成[D];西北大学;2011年
3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华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文俊;甘肃省促进人口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陈向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褚萍;中国西部地区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浦承嵩;基于FEEEP的我国适度人口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杨新梅;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测度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孟庆玮;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滕茜;湘西农民职业培训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婷;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贫困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白鹤桥;门头沟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杨娜;论17-19世纪的英国贵族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育浩;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姚婷婷;我国东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冬林,汤吉军;沉淀成本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2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区层面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7期
3 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4 王文行;顾江;;资源诅咒问题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年05期
5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6 ;借鉴法国洛林经验 加快辽宁工业转型[J];中国软科学;1998年10期
7 张复明;景普秋;;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以雍;;以人为本,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05期
2 孟川;杨彦;;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替代产业的实证分析——以邹城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3 马潇;孔媛媛;张艳春;李杰美;王美娟;苏学影;;我国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9年05期
4 翼成;;实现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是项系统工程[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05期
5 李政;;基于循环经济的后资源型城市经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S1期
6 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旅游资源开发——以铜川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7 丁树谦;;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4期
8 王莹;刘雪美;;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探——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9 王冬梅;;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8期
10 张新营,佟连军;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经济建设问题分析[J];生态经济;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义;郭少青;;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治理之政府责任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陈燕;何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探析——以马鞍山市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樊燕萍;牛冲槐;;循环经济——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4 蔡永哲;;从清水岩展望安溪旅游业[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5 谭文兵;王永生;;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卞丽丽;周敏;吴全雷;张伯权;;基于能值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关磊;邱继玲;尚新梅;;济宁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8 鞠松涛;钟玉泽;张宝生;;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闵庆文;耿艳辉;李敬;;资源型城市第二产业转型的循环经济思路[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鞠松涛;钟玉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型城市(抚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筏筏;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复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李清宇;山东四城市应入国家资源枯竭名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记者 胡日查 通讯员 朱明红;近谋旅游 远谋口岸[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4 台桂花;发展循环经济 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群生 通讯员 易顺;“焦作现象”: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N];中国信息报;2009年
6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明彩;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实现抚顺可持续发展[N];抚顺日报;2007年
7 ;重点支持冷水江市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N];中国企业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韩霁 王金虎;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培育新的支柱产业[N];经济日报;2009年
9 杨志梁北京交通大学;“有水快流”的开发思路该改了[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保国家安全 护百姓安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川红;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高丽敏;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时永明;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黑河市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袁俊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王国平;辽宁阜新煤矸石资源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7 王晓峰;基于TMIS和TGIS比较的陕西旅游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10 高波;资源型县域循环经济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新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蒋立荣;资源型城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金锐;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闫峰真;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艳;西部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杨佳惠;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张忠杰;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8 王瑞霞;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飞;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天佑;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16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1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