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锌考古探析
本文选题:重庆地区 + 炼锌考古 ; 参考:《江汉考古》2013年03期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重庆地区近年来炼锌考古的成果,初步复原了古代炼锌工艺,重点研究了炼锌的历史与分期,对炼锌产生的背景、技术源流、工艺流派和发展变化等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Abstract]:By summarizing the archae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zinc smelting in Chongq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the ancient zinc smelting technology was preliminarily restored, and the history and stages of zinc smelting were studied, and the background and technical origin of zinc smelting were studied.The technical sch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es and other issues put forward a preliminary view.
【作者单位】: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微痕考古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A780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全胜;梁兴权;;广西罗城古代炼锌遗址群初步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杨维增;;蒸馏法炼锌史考[J];化学通报;1981年03期
3 胡文龙;韩汝玢;;从传统法炼锌看我国古代炼锌技术[J];化学通报;1984年07期
4 黄全胜;李延祥;梁福林;谭家乐;;广西环江红山古代冶炼遗址初步考察[J];中国矿业;2012年06期
5 周卫荣;云贵地区传统炼锌工艺考察与中国炼锌历史的再考证[J];中国科技史料;1997年02期
6 梅建军;;印度和中国古代炼锌术的比较[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祖永;;湿法炼锌系统砷、锑、锗开路量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有色金属;2006年03期
2 邵刚;闫军琴;;纸浆废液在火法炼锌中的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1期
3 王银田;饶晨;;论“搉石”[J];敦煌研究;2009年04期
4 刘公园;胡志刚;刘会敏;;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王t[J];化学教育;2012年01期
5 李春辉;;唐代仙道小说中的道教金丹术[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刘凤鸣;;锌精矿高温氧化焙烧工艺设计[J];工程设计与研究;1994年02期
7 王立元;许怀远;胡学文;金山;;浅析锌粉矿热电炉生产中的几个问题[J];工业炉;2009年02期
8 马琦;;论清代黔铅兴起的原因和背景[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黄全胜;梁兴权;;广西罗城古代炼锌遗址群初步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周始民;;《考工记》六齐成份的研究[J];化学通报;197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志强;周卫荣;;中国古代黄铜铸钱历史的再验证[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榞莉丹;《考工记》兵器疏婭[D];复旦大学;2011年
2 徐中慧;矿业废渣的环境毒性及其电动去除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容志毅;南北朝道教炼丹与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荣兴;硫化锌(精)矿悬浮电解生产金属锌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杨大锦;低品位锌矿堆浸—萃取—电积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玲;《唐会要》科技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魏志聪;极低品位高钙氧化锌矿“冶—选”新技术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姚金环;从铟铁酸锌中用机械活化方法强化浸出铟、锌的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东风;镉对长周期锌电积影响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怀伟;镍对锌电积过程影响及浸出液净化中脱镍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巨佳;锌焙砂的中浸渣氧压酸浸新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包红伟;硫酸锌浸出液除镍钴新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夏侯斌;Al-Zn-Fe-Si渣再生金属铝及锌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燕春;氨—氯化铵炼锌工艺生产控制快速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黄娟;电炉锌粉中有机物对锌电积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解立群;铁酸锌的分解及铁资源的综合利用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建伟;锌电解槽内电解液的水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蓝德均;高锰酸钾氧化沉钴的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邦东,潘其云;广西环江县北山铅锌黄铁矿矿床发现史[J];广西地质;1994年03期
2 胡文龙;韩汝玢;;从传统法炼锌看我国古代炼锌技术[J];化学通报;1984年07期
3 周卫荣;我国古代黄铜铸钱考略[J];文物春秋;1991年02期
4 周卫荣;“水锡”考辨[J];文物春秋;1992年03期
5 黄全胜;李延祥;梁福林;谭家乐;;广西环江红山古代冶炼遗址初步考察[J];中国矿业;2012年06期
6 梅建军;;近代中国传统炼锌术[J];中国科技史料;1990年02期
7 周卫荣;云贵地区传统炼锌工艺考察与中国炼锌历史的再考证[J];中国科技史料;1997年02期
8 王承文;;论唐代岭南地区的金银生产及其影响[J];中国史研究;2008年03期
9 赵匡华;华觉明;张宏礼;;北宋铜钱化学成分剖析及夹锡钱初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03期
10 许笠;;贵州省赫章县妈姑地区传统炼锌工艺考察[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延林;;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风貌、精神内涵及城市精神的培育[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方全国;;简析二例重庆地区石缸的旧器新雕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4期
3 唐红;王峰;;试论重庆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互动[J];民族论坛;2008年02期
4 陈静;;重庆市中学英语教师教研活动现状调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年05期
5 苏莉娟;;试论重庆特色文化在节事活动中的运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吴洪成;闫志军;;清末重庆新式学堂述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清建;重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年02期
8 李少白;;“花花”不花[J];数字生活;2011年07期
9 曹成刚;重庆地区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2期
10 马述林;田姝;;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J];红岩春秋;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潜;张卫;谢忠友;赵志模;陈文龙;;重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发生、防治和检疫[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李琴;赵献芝;张素辉;李静;;重庆地区优质鸡散养技术[A];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黄姝;孟萍;;重庆地区255例健康女性骨密度检测分析[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柯丹;刁庆春;代详安;王苏平;;重庆地区解脲脲原体耐药性监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唐润明;;刍论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陈小敏;;重庆地区一次夏季降水特征及增雨潜力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7 陈曼娥;黄文;;重庆地区老年人载脂蛋白E基因型频率分布及与痴呆发病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伍金林;韦红;吴仕孝;钟晓云;;质粒Gap-LCR-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围产期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基因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天宇;程炳岩;刘晓冉;向波;王勇;;重庆极端高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柯丹;刁庆春;代详安;辛卫斌;王苏平;;重庆地区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佳鸣;重庆重地方特色 辟增收新路[N];农民日报;2008年
2 汪铭;为促进重庆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N];人民铁道;2007年
3 伍静妍;重庆啤酒扩产迎战华润雪花[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陈小秋;“一线重建概念”出炉 重庆钢铁H股猛涨18%[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记者 曾晓云 实习生 周小路;丰都忠县获重要考古发现[N];重庆日报;2000年
6 于社;演课本抓服务 重大社促销出高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廖盛梅 汤治平;重庆公司安全生产实现“五无”[N];中国船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雷弟明;20万浙江商人掘金重庆[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王海坤;重庆须提防域内水库险情[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杨如山;联手共赢 打造重庆区域枢纽[N];中国民航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峰;重庆地区建筑创作的地域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李廷勇;重庆地区石笋古环境信息影响因素及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李清;重庆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石笋的微量元素及古气候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张英英;中国新疆和重庆地区多物种博尔纳病病毒的检测及种系发生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杰华;重庆市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现状、变化趋势及固碳潜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曹洋;线粒体DNA体突变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研究重庆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7 耿力;女性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基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小珍;南亚果实蝇种群特征及其对食料和热胁迫的生理调控机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张琴;重庆地区儿童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0 郑瑞芝;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分子免疫遗传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发辉;重庆地区鲫鱼共栖生车轮虫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颖;数学新教材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何潇;重庆地区26.5kaB.P.~24.1kaB.P.高分辨石笋气候记录[D];西南大学;2006年
4 黎慧华;重庆山地居住区地域性景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杨展展;山城重庆主城区步行街道景观特征探析[D];重庆大学;2007年
6 唐宁;重庆市住宅门窗节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伍未;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初探[D];重庆大学;2009年
8 敖洪;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李颖;重庆地区9种寄生鞭毛虫的形态分类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邓旗;明代重庆地区灾荒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36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3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