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火把节来历考

发布时间:2018-04-12 17:41

  本文选题:火把节 + 星回节 ; 参考:《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03期


【摘要】: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文旨在通过查考明清以来文献中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记载,探讨火把节的来历、火把节与星回节的关系以及火把节的影响,以便民族文化爱好者对这一流传久远的少数民族节日有更多的了解。
[Abstract]:Torch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for the Yi and Bai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be into the origin of the torch festiv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rch festival and the Xinghui festival,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orch festival by examining the records of the torch festival legends in the literature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For ethnic culture lovers to this long-spread ethnic festival have more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XJC740003]成果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科研人才基金项目(J201224)成果
【分类号】:K8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永香;论火把节及其民俗意义[J];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张瑞才;从火把节看白族火文化[J];云南消防;1997年05期

3 朱文旭,李智雄;关于彝族火把节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松;;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学人类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建中;;论彝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建中;张兴良;;对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4 沈志忠;二十四节气形成年代考[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5 李焱;;简析少数民族节日中的音乐呈现 以琵琶曲《火把节之夜》为范例[J];广播歌选;2010年12期

6 陈久金;中国星占术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李平凡;;历史文化认知与彝民族认同[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刘尧汉;彝夏太阳历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展望——彝族阳历和玛雅阳历的共性与亚、美两洲远古文化的关联[J];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02期

9 吴斯清;彝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02期

10 王明贵;;贵州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开发构想[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亨运;基于天文学的中医六气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瞿天凤;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象征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金尚会;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黄宜凤;明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孔庆典;十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鲍冬丽;凉山彝族色彩象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张军;《管子》中所见政治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火文化对彝族社会生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袁清云;关于彝族哲学思想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赵娟;云南竹枝词民俗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周寅;纳西族古代天文历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徐缙;腊罗巴文化在彝族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传承中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2年

6 郭华;从怎样教彝族文化看文化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开强;西南少数民族的星辰崇拜——生命溯源[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杨兆华;论古代彝族的人学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正芬;中医脾主时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李玉军;云南彝族火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知勇;;火把节源头的新材料和新思考[J];民俗研究;1993年04期

2 惠萌;;火把节[J];风景名胜;1999年06期

3 段甲成;;千年不息的文化圣火[J];大理文化;2010年03期

4 李友华;;火把节的歌(彝族)[J];华夏地理;1986年01期

5 小军;;四川凉山布拖火把节黄伞下等待 包谷林里爱[J];风景名胜;2008年08期

6 陈晓红;;小凉山彝族火把节[J];民俗研究;1991年02期

7 韩云民;;火把节 走进布拖[J];中国名城;2009年08期

8 杨海涛;;火把节的起源和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88年02期

9 许谫;;火把节的来历(彝族)[J];华夏地理;1989年02期

10 王达军;冷登亿;;凉山彝族火把节[J];中国西部;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冉砚农;;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上讲话[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千寿山;;论我州旅游业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展示[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谭纯武;;关于南宁民俗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8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9 邢莉;;钟敬文的中国民俗学理论新建树——对“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探讨[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吴文涛;;门头沟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潇;火把节市场火火火[N];凉山日报(汉);2007年

2 王充闾;火把节之歌[N];人民公安报;2006年

3 王充闾;火把节之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白里呷 邱兴春;火舞月城——彝族火把节[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静;2011中国·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好戏连台[N];凉山日报(汉);2011年

6 刘应东;我州今年火把节旅游接待一派红火[N];楚雄日报(汉);2007年

7 通讯员 时云梅;西北勒乡筹备彝族火把节[N];红河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周静 实习生 陈国盼;努力创造四个一流 确保火把节圆满成功[N];凉山日报(汉);2010年

9 麻足拉比 本报记者 钮莉;激情飞扬火把节[N];凉山日报(汉);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何万敏邋王仆 晓夫 吴启昌;破天荒 火把映红雷波城[N];凉山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纹波;彝族火把节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5 曹亚丽;动画影像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远宏;粗瓷杂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杨大方;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对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2 邵明翔;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颖超;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6 胡术;方寸间的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7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尚水英;民俗文化视野中的通俗小说文本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0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40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