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创意休闲农业 + 可持续发展能力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S2期
【摘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县(市、区)为评价单元,在科学阐述评价目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拟定了发展基础、协调能力、可持续能力等三大系统层的4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湖南122个县(市、区)创意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排序,并据此提出了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takes county (city and district) as the evaluation unit.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ally expounding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ng index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unan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are drawn up.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creativ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122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of Hunan province by using the AHP method, and rank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creative leisure agriculture.Based on thi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unan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经区划所;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农业区划办课题(编号2012QQBKT-02-YJ-021)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F592.7;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成砚;廖允成;;杨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2 王芳;;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J];热带生物学报;2012年01期
3 蔡波;翁贞林;陈昭玖;傅青;;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马瑞涛;马彪;;青海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01期
5 齐晓辉;;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02期
6 刘志强;金晶;陈渊;;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价及分区预警[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年02期
7 赵莉;王生林;;甘肃省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程宁;;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台湾农业探索;2011年01期
9 骆玲;唐志红;;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冯建国;杜姗姗;陈奕捷;;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以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园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雪清;江登英;;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当代经济;2010年06期
2 袁久和;祁春节;;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3 刘少君;张巨松;徐凤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分析——以农十二师五一农场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3年01期
4 张凌青;;城乡统筹背景下都江堰市农趣园规划建设探析——以天马镇德弘万亩绿海农趣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5 宋耀辉;马惠兰;戴泉;;塔吉克斯坦农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年07期
6 刘朝亮;;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3期
7 车晓翠;张平宇;;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经济地理;2012年05期
8 支玲;杨明;卿向阳;徐慧丽;刘燕;赵玉涛;;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J];林业科学;2010年05期
9 王燕华;朱志玲;;基于GIS的宁夏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09年02期
10 袁久和;;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与发展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强;基于多智能体的重庆市安全产业集约化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前江;我国香菇产业链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正国;南宁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邵宪宝;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佳仪;京沪铁路对沿线区域空间结构和时间梯度的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董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陕北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转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梁丹丹;基于DEA的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效率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杜小倩;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影响梯度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建;洞庭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调控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俞伟丽;“两化”互动下城市职能演变对产城空间关系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谢想;基于SD的河北省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国勇,王秀峰,雷睿勇;中国农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2 孔庆文;王绍先;戴明江;谢冬明;;基于能值理论的吉林省农业系统可持续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潘虹;张岩丽;刘英;;农业旅游节庆开发研究——以“泗水桃花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4 丁娟娟;农业资源评价——资源丰度指数评价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郭春华,马晓燕,冷平生;浅析观光农业类型和规划要点[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郭莉;王先杰;;北京市观光农业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8 胡晓鹏;中国区域信息化差异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9 李利锋,郑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10 刘慧;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小静;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嘉;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刘洋;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焕洲;;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熊晶;冯庆;;滇池流域生态村建设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6期
3 王晓琳;杨洪焦;;提高西安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科技;2007年05期
4 李堂军;刘金辉;孙承爱;;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10期
5 蔡文;刘露晓;;胡锦涛同志节约能源资源思想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05期
6 包广静;;云南流域综合开发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7期
7 徐晖;;关于提升银行网点竞争力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1年05期
8 赵春雨;;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袁金星;黄岩岩;;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10年10期
10 陈志强;;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策略思考——以唐山为例[J];河北金融;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娟文;王启仿;;武汉市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及对策研究[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杨常青;蔡春霞;舒艳;;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及解决方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刘晓辉;陈忠暖;;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丽娟;;对当前行政问责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的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5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符刚;林万祥;;基本财务信息、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张弟;石娟;石绍荣;郑红;贾雨宣;兰晓辉;;碘在酱油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对策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王红霞;陈随清;;山茱萸病虫害发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邵琛霞;;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对策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高济昌;霍红;韦丽荣;;森工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可兴;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曲志深 七台河市长;加快木制品产业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3 王镇;如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看不见的“创新”塑造中国[N];人民日报;2009年
5 刘婧;创新公益大家庭友成探索新公益模式[N];中国企业报;2010年
6 市委副秘书长 贾培新 市委办公厅综合调研处秘书 梁智军;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力争新突破[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7 ;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认识和建议[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才旺达;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N];西藏日报;2001年
9 张以民;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共建整洁优美城乡环境[N];宜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培灵;潍坊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2 陈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姚晓东;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翟璐;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石焱;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保险事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孙璐;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永奇;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齐成喜;天津耕作制度50年演变规律、2020年发展方向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赵炎;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李明;山东半岛沿海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宾雪锋;重庆市公路项目施工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王雅丽;制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3 解放;吉林省人才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笑培;西部小城镇发展道路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刘红英;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式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静泉;大连港装卸机械配置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7 张向君;中铁联合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睿;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周莹;南昌市高职生网络成瘾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五兰;蓝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3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4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