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本文选题:肃南裕固族 + 民俗文化 ; 参考:《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关注也在逐年升温,旅游景区的发展日益呈现出明显的规范化和精品化的趋势,旅游业与传统民俗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本文选择甘肃省肃南县特有的裕固族作为典型范例来探究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整合的可行性,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着重阐释裕固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更好地对传统民俗文化保护的意义和存在问题。在促进旅游产业整合,推动肃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和传承裕固族传统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同时也对裕固族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 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第二部分是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同时对裕固族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婚嫁礼仪、民歌舞蹈和禁忌节日进行了深度研究。第三部分是对肃南裕固族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进行科学的构想,并且详尽的给出了合理的开发对策和建议。第四部分是对肃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性思考,先阐述了肃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而后对民俗旅游对肃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就肃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已经初见规模,但在当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本地民俗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还不够、本地居民自觉参与开发和保护的意识还很薄弱等现象。论文将创新性旅游开发研究理论应用于肃南旅游资源开发中,,结合肃南裕固族民俗文化,试图解决肃南民俗旅游业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开发与保护二者双赢的问题,使其在实际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对今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is also heating up year by year.Tourism and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are increasingly closely linked.This paper chooses Yugur as a typical exampl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folklore culture and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xplains Yugur's uniqu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And how to better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In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promo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unan,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Yugur traditional folklore culture and so on,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d detailed discussion, at the same time has carried on the science to the Yugur nationality folk custom traveling resources.A reasonable analysis.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lor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re summarized in detail.The second part i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Sunan Yugur Autonomous County. At the same time, it makes a deep study on Yugur nationality's clothing, shelter, religious belief, marriage etiquette, folk song dance and taboo festivals.The third part is a scientific conception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Yugur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in Sunan, and gives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detail.The fourth part is to explo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unan, first elaborated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Sunan, and then discussed the role of folklore tourism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unan.Finally,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on the broad prospec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Sunan.Yugur autonomous county of Sunan is rich in folklor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local tourism industry has also begun to develop on a scale. Howev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folk-custom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ere is still un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The deep development of local folklore tourism commodities is not enough,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local resi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is still very weak.This paper applies the theory of innovative tourism development to the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unan, and combines the folklore culture of Yugur nationality in Sunan, try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better develop and protect both of th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lore tourism in Sunan.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it is also a new attempt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lore culture tourism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122;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赣力;发展民俗旅游与保护民族文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韩晓时;辽宁民俗旅游品牌的创新[J];辽宁经济;2004年12期
3 王晖;民族传统节日与民俗旅游的开发——广西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之二[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4 阿不都外力·阿吉买买提,地力木拉提·吾守尔;新疆喀什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思考[J];新疆财经;2005年02期
5 ;山沟里亮起的明灯[J];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7年01期
6 蔡宗德;发展民俗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的要求[J];民俗研究;1995年01期
7 周霄;民俗旅游的人类学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玉兰;昌平发展酒文化民俗旅游前景广阔[J];科技潮;2003年11期
9 马岚;;乡村民俗旅游热的冷思考——以陕西省岐山县北郭村的民俗旅游为例[J];中国乡村发现;2007年05期
10 唐书彪;潍坊民俗旅游招来四方客[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郑丽;;转型中的日照市民俗旅游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2 任国柱;李波;郭焕成;汪升华;;北京市民俗休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铭群;;从鹿港的兴起看石狮民俗旅游的前景[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4 魏遐;汤蓉岚;;区域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兼台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设想[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杨路塔;;民俗旅游:匀城资源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董萌;郭玉梅;;以旅游为依托的传统山区村落特色营建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镇下德龙湾村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伍丽霞;;开发舟山民俗旅游资源,创建舟山和谐社会[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8 易芷娟;曹均;陈俊红;;对北京市不夜谷沟域经济建设模式的思考[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连心豪;;闽台民间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10 卢延庆;;浅议布依族民俗旅游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万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加快民俗旅游业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黑龙江大学 朱桂凤;开发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旅游的新设想[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李万佰;民俗旅游: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陈静;盘点京郊民俗游[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北京昌平区旅游局局长 李万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加快民俗旅游业发展[N];市场报;2002年
6 记者 刘向华 周新来;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开幕[N];吉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史延廷;民俗旅游成为京郊主打产品 1500余民俗旅游接待户挂牌[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卜向东邋黄大宽;为了游客的微笑[N];中国工商报;2007年
9 张爽;牡丹江:民俗旅游传承朝鲜族流头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10 王照重;日照“渔家乐”民俗旅游有了地方标准[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时少华;权力结构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小憧;民俗旅游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2 宋晓云;论民俗旅游的开发[D];浙江大学;2010年
3 常玲;拉萨市民俗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小燕;民俗旅游价值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红玲;论民俗旅游——兼论桂北民俗旅游长廊的开发[D];广西大学;2003年
6 付丽媛;朝鲜族人口流失对延边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7 刘琪;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民俗变迁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0年
8 王东红;体验营销在喀什民俗旅游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9 顾涛;中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强;民俗旅游与民俗文化的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3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6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