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与禅趣——以《禅缘组壶》的创作为例
本文选题:佛教 + 雕塑 ; 参考:《中国陶瓷》2015年07期
【摘要】: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直接催生了佛教雕塑,更间接渗透于书法绘画设计等领域,从而使中国本土艺术形成多元化的新风貌。紫砂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后起之秀,其创作的形与意中也渗透着佛缘和禅趣。本文通过审视紫砂艺术的历史风格,结合学院派紫砂艺术和南大美术教育对个人的影响,以佛教雕塑与紫砂创作的渊源和交融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具象与抽象两种方式,运用传统符号性元素和延展创作实践,表达对紫砂艺术传承借鉴创新的感悟。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not only directly spawning Buddhist sculpture, but also indirectly infiltrating calligraphy? Painting? Design and other fields, so that Chinese local art to form a diversified new style. As the rising star of Chinese folk arts and crafts, Zisha's form and meaning also permeate Buddhism and Zen interest. By examining the historical style of purple sand art and combining the influence of academic school purple sand art and art education of Nanda on individuals, this paper takes the origin and blend of Buddhist sculpture and purple sand cre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two ways of embodiment and abstraction. Using traditional symbolic elements and extending creative practice to express the inheritance of purple sand art? For reference? The perception of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
【分类号】:J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俊杰;;浅论紫砂艺术的视觉美[J];艺术市场;2006年08期
2 何健;张利琴;;论紫砂艺术中的“容”[J];江苏陶瓷;2006年S2期
3 王桂芬;;浅谈紫砂的实用性与艺术性[J];江苏陶瓷;2006年S2期
4 杨逸雯;;试论紫砂光货素器之美[J];江苏陶瓷;2006年S2期
5 ;紫砂名家唐氏三杰[J];科技潮;2007年01期
6 潘毅;;紫砂-艺术-文化[J];江苏陶瓷;2007年S1期
7 郑剑峰;;对紫砂发展前景的一点思考[J];江苏陶瓷;2007年S1期
8 朱霞琴;桑黎兵;;浅谈紫砂塑器装饰画[J];江苏陶瓷;2007年S1期
9 汪建川;;浅谈紫砂艺术中的传统美学——形与意[J];江苏陶瓷;2007年S2期
10 张小亦;;浅论紫砂艺术中的对立审美观[J];江苏陶瓷;200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建军;;浅谈紫砂工艺创作的继承和创新[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兰英;阅读紫砂[N];安徽日报;2003年
2 胡永成;翰墨生韵 紫砂吐芳[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张少华;德沐春风紫砂情[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4 王辉;紫砂艺术表现中技术的作用[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5 吴立群、许元强;加强紫砂保护和发展[N];无锡日报;2005年
6 潘福良;在紫砂艺术王国里不断创新[N];无锡日报;2005年
7 时顺华 舒军;路朔良:紫砂工艺自成一格[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素慧;两个“壶痴”的紫砂梦[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何镇邦;生命之花 紫砂之艺[N];人民日报;2007年
10 何镇邦;紫砂艺人和百年紫砂兴衰史[N];文学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詹弘;紫砂方器镶接成型法在茶具设计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33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3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