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东北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
本文选题:东北 + 民俗文化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论文从政府主导立法,建立完善的民俗文化保护体系;扩大宣传,使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意识;成立专门的管理、研究、展示机构,科学、系统地传承民俗文化;在大中专院校设立相关课程、专业,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提升东北民俗知名度;策划新闻事件,营造良好的民俗文化氛围;设计、开发、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塑造东北民俗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东北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措施。
[Abstract]:From the government leading legislation, establish a perfect folk culture protection system; expand publicity, make the whole society to form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folk culture; set up special management, research, display organization, science, Systematic inheritance of folklore cultur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folk culture inheritors; holding of colorful folk culture festivals to enhance the popularity of Northeast folklore; planning of news events, 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folk culture, to design, develop and popularize the tourism products of folk culture, and to mold the brand image of Northeast folkl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temporary measures to inherit the folk culture of Northeast China.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10号)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重要课题
【分类号】:K8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庆华;;东北地区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冰;;甘肃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杜聪贤;;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8期
4 谢科;民俗旅游开发刍议[J];经济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7 宋燕鹏;张素格;;石家庄市“城中村”村落文化调查研究之一——裕华区槐底村民间信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8 尹得举;叶苹;;西安mP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9 把多勋;常承明;李秀兰;张艳芸;;甘肃省白马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朱慧贤;;花腰傣的劳动生产民俗与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以捕鱼习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海德;;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7 麻三山;;民俗文化村开发设计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8 文忠祥;;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以青海土族纳顿、醮仪、六月会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9 冯雪红;张廷刚;;经济发展与文化生存——现代语境中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10 钟伯清;;反生态民俗:生态问题的另一个视角[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东亮;刘峰;张宏;;首都动画产业发展状况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艾小元;;对我国动漫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的思考[J];重庆行政;2009年03期
3 成海;;“旅游凝视”理论的多向度解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陶萍;张富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9年23期
5 把多勋;王俊;兰海;;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年06期
7 高红艳;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1997年03期
9 翟文;王乃昂;;甘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年06期
10 王玉龙;;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交流·沟通·发展──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J];思想战线;1997年02期
2 王辅政;;浅议蒙古族民俗文化的调查方法[J];实践;1999年04期
3 丁长林;;发展民俗产业 促进冰城发展[J];学理论;2005年09期
4 汪应伟;;以庆阳香包为例透视民俗文化发展前景[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5 范正根;罗鹏;左文卿;;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6 陆安;;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王亚芳;;略论民俗文化的课程开发[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高蕾;;白鹿原民俗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08年03期
9 王省民;邹红梅;;《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J];民族艺术;2008年01期
10 钟金贵;;论民俗文化与旅游[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应用 为打造先进文化之都而服务[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4 吴珏;;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开发之路——体验式设计[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庞本;;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及民俗文化[A];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C];2007年
6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巫其祥;;论中国传统年节的保护与申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光文;;内蒙古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心希;;福建海洋民俗文化的积淀与传承[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超 张艳萍;内黄民俗文化年味浓[N];安阳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林娟邋通讯员 吴金森;蔡崇熙:民俗文化连缀着浓浓亲情[N];福建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潘继红;新春庙会突出奥运主题民俗文化奏响和谐乐章[N];国际商报;2007年
4 记者 唐亚南;传承民族文化 再现江淮古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5 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系 何振鹏;发展民俗经济要有创新思路[N];经济参考报;2007年
6 记者 韦铭 通讯员 屠康敏;南京民俗文化展示味道十足[N];南京日报;2007年
7 肖飞;创新机制在保护中传承民俗文化[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曹保明;东北民俗文化初探[N];协商新报;2007年
9 罗虎;四龙剪金山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N];白银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杨旭春;陕北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N];延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兴禄;愿傩回归——当代湘西用坪瓦乡人还傩愿重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2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雷燕;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彦恩;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宁峰;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6 许慧宏;论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杨琴;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周广申;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高凯;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D];天津美术学院;2009年
10 旺宗;拉萨地区节日的发展演变及其民俗文化内涵分析[D];西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4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6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