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厂中校”模式的涉外导游人才培养
本文选题:厂中校 + 涉外导游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13年08期
【摘要】:建立"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模式,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文章以乌镇景区作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为研究范本,通过分析乌镇景区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出如何充分发挥"厂中校"基地在高职院校的涉外导游专业培养方面的功能,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实践训练、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涉外导游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mode of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the practice and training base of "factory commander", and it is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training law of high skill talents. Taking Wuzhen Scenic area as the practice base of "Commander School" of Jia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Wuzhen Scenic spot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Jia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herefore,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Factory Commander" base in the training of foreign tour guid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reform the course system, the teaching staff,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are put forwar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foreign tour guide.
【作者单位】: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江南古镇旅游英语解说系统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Y201225171)
【分类号】:G712;F5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杨梅;;关于英语导游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5年S1期
3 罗文标;;涉外导游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交际;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宁宁;;我是谁?——作为教学论学习者的困境与反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徐东;;两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与反思[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3 朱秀梅;;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基于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4 申文缙;;高职院校体验式公关礼仪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罗文标;;高职院校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瑞;王檬檬;李丽娟;;大学英语逆向设计初探[J];大家;2011年08期
7 朱秀梅;唐剑岚;;优化数学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原则——基于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J];大家;2011年18期
8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9 汪基德;;由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所想起的问题——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领域中概念的泛化与歧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10 孙名符;方勤华;;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效性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方勤华;孙名符;;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效性的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田兴斌;杨芹;;基于网络化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A];传承创新 跨越发展——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分会场暨贵州省外语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田兴斌;杨芹;;基于E-learning的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萌;面向教师需求的教师及时培训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6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柴娇;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哲;农村信息化培训自学教材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红英;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师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明雷;在线环境中的学习设计及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文文;任务驱动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婧;基于迁移理论的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鲍同梅;中小学教学设计的问题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姚春媛;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潘伟华;新课程体系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敬文;数列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江;化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2 胡嫣茹;多媒体技术与英语语言教育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4年S1期
3 杨梅;;关于英语导游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5年S1期
4 郭忠才;外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王军;谈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1997年04期
6 袁静;论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7 杨平;非语言交际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8 施宏;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下)[J];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卿;;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就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李春燕;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王济九;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的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志勇,尚慧文,孙爱民;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评估的几点认识[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胡巍;新形势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5年02期
6 张家聪;韩清艳;;如何实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赵渝青;鲁丹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万平;;高职“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年07期
9 ;教育部职成教司发出《关于组织相关行业、企业对参加“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的通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6期
10 张娟;刘建芳;;转变观念求发展 改革创新育人才[J];科学大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连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与办学模式改革的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2 王昆元;;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李锋;;基于金融海啸席卷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策略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栾一凡;渠晓伟;;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问题的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袁金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郑爱翔;崔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晓春;王长顺;;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刘雨华;;论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管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沈婧;张智敏;;国际视野下的我国高职发展与人才培养——基于国际职业教育经验的比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秦;张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思考[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占胜;人才培养应与职场对接[N];济宁日报;2009年
2 董康;我省最大规模软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启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3 王海龙;济宁民办职培机构成人才培养依托[N];工人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李宇;以此为起点 创造新业绩[N];秦皇岛日报;2006年
5 记者 田志林;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步伐[N];西藏日报;2007年
6 刘坤;苏州举办高职IT人才培养研讨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7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院长 辛望旦;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技能服务外包人才[N];无锡日报;2008年
8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 王茹芹;创新高职教育 拓宽就业之路[N];光明日报;2009年
9 张渺 张晓欢;安庆职院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启动[N];安庆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吴淑媛;人才培养“一条龙”[N];天津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严智雄;高职院教育的认同危机及其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7 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9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当代中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睿;面向企业技能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邹林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王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7年
9 朱建峰;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曾阅林;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4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6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