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台旅游产业合作研究
本文选题:泉台旅游 + 泉州 ; 参考:《华侨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福建是对台旅游的前线,泉州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商缘相承、文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突出的“五缘”优势,也是闽南文化保护区和两岸文化交流的主体所在,这就使泉台旅游产业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每年有10万多人次的台胞到泉州观光旅游、进香谒祖。泉州籍先民在迁徙台湾的同时带去了故乡的传统文化,形成台湾文化的母体。泉台以佛教同宗、道教同源为桥梁建立起两地的旅游开发。作为闽南文化保护区的主体,泉州的一些名胜古迹和景点,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天后宫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台湾同胞。在旅游市场持续疲软的大背景下,泉台旅游致力于打造两岸互动的海峡旅游圈,从举办各种寻根谒祖、进香祭典、旅游观光等文化节活动吸引台胞,到出台措施鼓励旅行社拉动本地赴台旅游消费,提升泉台旅游合作层次和水平等,,尤为引人瞩目。 泉台旅游合作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在“五缘”、交通、客源、政策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企业积极性不高、资源雷同等问题,以及周边城市及周边区域对客源市场的分流带来的竞争。为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政府主导的制度本位驱动、基于资源整合的产品价值驱动、基于品牌传播的目的地形象驱动、基于集群培育的产业链驱动。最后建议整合旅游资源,共享客源市场;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推动泉台旅游合作;树立区域旅游品牌,实现营销共推;争取政策支持,完善管理机制等措施来进一步推动泉台旅游业的合作。
[Abstract]:Fujian is the front line of tourism to Taiwan. Quanzhou is geographically close to Taiwan.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by blood, by business, by text and by law. It has a prominent advantage of "five borders," and is also the main body of cultural protection areas and cross-Strait cultural exchanges in southern Fujian. This makes spring Taiwan tourism industry cooperation ha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s the main ancestral place of Taiwan's Han compatriots, more than 100000 Taiwan compatriots visit Quanzhou every year to visit their ancestors. The ancestors of Quanzhou brought hom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le migrating to Taiwan, forming the mother body of Taiwan culture. Chuantai with the same Buddhism, Taoism as a bridg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places. As the main body of Minnan Cultural Reserve, Quanzhou has attracted Taiwan compatriots deeply, such as overseas Transportation History Museum, Fujian and Taiwan margin Museum, Tianhou Palace and so o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ontinuing weakness of the tourism market, Quan Tai Tourism is committed to creating a cross-Strait tourism circle, attracting Taiwan compatriots from holding various cultural festivals, such as seeking roots, offering sacrifices to incense and sightseeing, etc. To the introduction of measures to encourage travel agencies to promote local tourism consumption to Taiwan, to enhance the level and level of tourism cooperation, etc., particularly remarkable. Chuantai tourism cooperation has its inherent advantages, such as "five causes", traffic, tourist resources, policies and so 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the problems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enterprise enthusiasm is not high, resources are similar and so on, as well as the competi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diversion of the surrounding cities and surrounding areas to the source market. Theref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ystem driven based on government, product value driven based on resource integration, destination image driven by br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chain driven by cluster cultivation.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o integrate tourism resources, share tourist market, improve related infrastructure, promote Chuantai tourism cooperation, set up regional tourism brand, achieve marketing co-promotion, and strive for policy suppor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other 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pring Taiwan tourism coop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靖远;;岩画申遗引发的节事旅游开发研究——以银川贺兰山岩画艺术节为例[J];丝绸之路;2010年12期
2 韩丽娜;陈爱林;;基于SWOT分析的庐山西海旅游发展策略选择[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陈利君;;中印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合作前景[J];南亚研究季刊;2008年03期
4 林源源;;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2期
5 梅毅;;旅游外交: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新取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郭志刚;;打造亮点 加强合作 促进周口旅游产业大发展[J];周口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4期
7 何莲;;浅析丽江纳西族乡村旅游合作社组建发展的人文因素[J];中国外资;2011年10期
8 王彦庆;;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1年09期
9 赵康;房树华;;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博弈合作的有效途径[J];科技和产业;2008年03期
10 赵秀云;梁炜昭;裘建娜;;四川地区小城镇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树生;;三峡库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秦仲篪;;论网络营销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翟玉堂;常明芳;任晓燕;;发展水保型生态旅游产业的探索与实践[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锦屏;张爱芳;崔铁成;;浅谈肇庆古河道植物造景规划设计[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5 周旭霞;;旅游业的拓展方向: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6 徐德宽;康海钧;;武汉旅游产业应加速实现“四化”[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7 师守祥;徐丽霞;;论旅游产业构成界定的逻辑与原则[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雷斌;;关于如何做大做强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9 李明辉;陈继生;彭秀琴;;积极推进鹤岗旅游产业研究服务龙江经济发展[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发挥古都优势 做大旅游产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灿旺;当好三明旅游产业龙头[N];三明日报;2009年
2 实习生 邵阳 记者 李娜;珲春市携手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做大旅游产业[N];图们江报;2010年
3 记者 魏明哲 实习生 白杨;我市召开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中期论证会[N];新乡日报;2011年
4 济宁市旅游局局长 颜廷洲;2009:济宁旅游产业高奏凯歌[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胡秉珍 郇栋;山丹旅游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N];张掖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谭彦 通讯员 戈壁 军号;兴安:旅游产业促经济发展[N];桂林日报;2011年
7 记者 赵尔靖;做大做强黄河口旅游产业[N];东营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毋艳珲;寻求旅游产业投资合作[N];焦作日报;2011年
9 宁夏记者站 王涛 王建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带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曹湘黔;扮靓古镇做大旅游产业[N];自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建;河南省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于秋阳;中国旅游产业潜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春野;基于协同动力机制理论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耀辉;旅游美学与旅游产业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沈莹;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范业正;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司马志;基于ESP范式的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饶品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新祝;水电旅游城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龙兴;广东省旅游产业组织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赵琴玲;平遥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杨敏;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沈晓静;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燕;论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D];海南大学;2010年
6 陈怡;泉台旅游产业合作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7 张积慧;中国旅游产业的形成及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陈智慧;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实证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9 任绪义;地方政府在旅游管理上的职能转变[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杨文君;中国八大经济区旅游产业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1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7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