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九寨沟旅游者的风险感知研究
本文选题:风险感知 + 旅游者 ; 参考:《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继生理需求之后人类的第二大需求,因此安全也就成为人们选择出游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今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再次发生7.0级大地震。地震灾害等旅游风险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决定了旅游业发展的高度敏感性。旅游风险感知就是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前及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的感知。风险感知已成为旅游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有关风险感知的基本知识对旅游决策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开放式问卷进行预调研,构建了一个包含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犯罪、疾病、交通事故等18个指标在内的旅游风险感知量表,为研究其他自然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得到有效问卷565份。本研究共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通过因子分析可知,旅游者感知风险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功能障碍型、危机事件型及文化冲突型。其中旅游者对功能障碍型风险担心程度较大,其次为危机事件型风险,对文化冲突型风险担心程度最低。功能障碍型风险属于各类旅游目的地共有的风险,而危机事件型和文化冲突型风险是九寨沟特有的,相对而言,这两类风险都比较低。说明九寨沟的旅游风险总体比较小,游客并没有对九寨沟的特有型风险过分敏感。(2)九寨沟旅游者的总体风险感知较小,并且旅游者的实际感知风险比出游前更低。说明九寨沟比游客想象中的要更加安全,地震灾害等危机事件并未成为旅游者担心的主要风险。一方面,地震等灾害的集体记忆并未成为游客心目中风险感知;另一方面,实际感知的正面效应,已经在游客的整体满意度、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上得到体现,这将进一步强化九寨沟旅游风险小的正面形象,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3)运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得出:功能障碍型风险在来九寨沟不同次数、年龄和文化程度的游客间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冲突型风险在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游客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危机事件型风险在不同组别的游客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组别的游客风险感知差异主要集中在“花费冤枉钱”、“迷路或与同伴走失”、“语言障碍”等方面。此外,性别、地域、旅游方式、信息来源、是否经历过灾害、是否买保险、是否带药品等因素对各类风险感知差异没有显著影响。而且,游客满意度、忠诚度、推荐度等因素对各类风险感知差异也没有显著影响。无论对于在旅游地的管理还是旅游者旅游质量的提高,风险感知研究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与借鉴意义。风险感知量表在自然灾害及文化冲突等方面具有很大特色,为九寨沟等自然观光地的风险研究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对于度假旅游地及文化旅游地的旅游风险特征及量表的适应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Abstract]:According to Maslow ' s demand - level theory , safety is the second big demand of human beings after physiological needs , so the safe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ctual perception has been reflected in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 willingness and willingness of tourists , which will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image of the tourism risk of Jiuzhai Valley and form a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ourists in different occupation , culture and income levels .
However ,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isk perception among tourists in different groups , such as " spending wrong money " , " lost road " or " lost companion " and " language barrier "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建超;张瑞英;赵美风;;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评价[J];山地学报;2012年06期
2 李敏;张捷;董雪旺;钟士恩;蔡永寿;上官筱燕;;目的地特殊自然灾害后游客的认知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后的九寨沟为例[J];地理学报;2011年12期
3 李敏;张捷;钟士恩;董雪旺;刘泽华;程绍文;;地震前后灾区旅游地国内游客旅游动机变化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前后的九寨沟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4 陈永昶;徐虹;郭净;;导游与游客交互质量对游客感知的影响——以游客感知风险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J];旅游学刊;2011年08期
5 谢雪梅;孙根年;韩春鲜;;事件旅游对新疆旅游业的影响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年03期
6 李锋;;目的地旅游危机后恢复管理系统模型构建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金华;何巧华;;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海岛旅游安全实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金伟;王士君;;黑色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共生”模式研究——以汶川8.0级地震后的四川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9 王洁洁;孙根年;;20年来大陆—香港关系及重大事件对两岸旅游互动的影响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10 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王洁洁;舒静静;;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以2008年雪灾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舒伯阳;何彪;;从非典事件 看中国旅游业的危机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3年
,本文编号:1915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1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