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本文选题:旅游经济 + 时空差异 ; 参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借助标准差、变异系数、Gini系数、锡尔指数,对2004—2010年广西旅游经济时空差异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广西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总体趋势减小,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旅游发展速度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旅游经济发达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湘桂铁路沿线;桂东、桂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广西旅游经济差异及桂中地区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是广西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广西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能为管理部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Abstract]:With the aid of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Gini coefficient and Sier index,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Guangxi tourism economy from 2004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in Guangxi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but the overall trend of relative difference is decreasing and has obvious fluctuation, the spee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d,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The developed areas of tourism econom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railway line of Hunan and Guangxi,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economy in eastern Guangxi and western Guangxi i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in Guangxi and the difference in tourism economy in central Guangxi a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overall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in Guangxi. On this basi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main reasons of Guangxi tourism economic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to formulate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
【作者单位】: 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基金】:广西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728046)
【分类号】:F59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瑞景;余斌;;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2 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3 陈莉;张虹鸥;薛国勇;周章伟;;福建省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卫红;严艳;;陕西旅游经济的时空发展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5 张广宇;简王华;付艳;;广西市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毕燕;徐洪琼;陈乔;;广西国内旅游规模区域差异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赵建新;论区域经济差距的衡量指标与测度方法[J];经济地理;1998年03期
8 陈智博;吴小根;汤澍;罗浩;贾真真;;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9 陈晓;王丹;张耀光;赵一行;;辽宁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10 甘巧林;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比较——兼析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实力[J];旅游学刊;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2 顾锋;梅琳;;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焦玮;张翔;;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5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6 徐英;;贵州省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7 王学勇;;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和空间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8 冯利萍;千庆兰;;东莞市镇区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9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胡建国;;制度创新:安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王叶军;;后危机时代京津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陈永国;;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的理论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8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罗清和;朱黎冰;;关于深圳建设自由港的思考[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苏建兰;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8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梁隆斌;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岚;黑龙江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段岁荣;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宠华;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唐宁;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效应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一体化理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志良;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蒋华夏;长江三角洲城市竞争力变化趋势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4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5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6 汪德根;刘昌雪;;江苏省区域旅游产业差异及“板块旅游”发展战略[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5期
7 肖光明;;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8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9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10 任丽军,尚金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生态合理性评价[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韦福巍;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京夺;湖南省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占富;耿晓伟;;陕西旅游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研究[J];地下水;2011年04期
2 苏建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非均衡演变的时空差异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技术经济;2009年07期
3 齐邦锋;江冲;刘兆德;;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4 张文祥,谢北立;二十一世纪的国际旅游趋势与建设广西旅游收入大省[J];社会科学家;1995年04期
5 周仲英;广西旅游海外客源市场仍不容乐观[J];计划与市场探索;1999年04期
6 莫小莎,袁珈玲,蒙筱逸,蒋小勇;广西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桂海论丛;1999年02期
7 俞凯,张广威;广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J];广西经贸;2003年12期
8 杨然;利用广西旅游资源发展与东南亚的旅游合作[J];南方国土资源;2005年01期
9 陈柏林;刘又堂;;加快转变广西旅游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杨颖瑜;广西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战略研究[J];桂海论丛;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晓翠;;河北省养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常江;;旅游写作学:新学科构建条件与要点[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程佳;蒯志敏;王俊;;太湖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旅游气象服务初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5 安玲;;芒市的旅游开发潜力和文化保护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6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7 薛竹;;厦门旅游业及旅游经济发展刍议[A];2002年全省价格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农集勇;农优勇;;做好“边”字旅游经济文章 推进沿边经济跨越式发展——大新县发展边境旅游经济的调查与思考[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侯晓丽;;流通业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小鲁;;基于城乡统筹战略视野下的重庆旅游经济发展基本思路[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广西记者 邝伟楠;广西旅游以大项目促大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贺柏平 赵利;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变“快走”为“快跑”[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记者 陈文勇 张魁勇;我们对成都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旅游经济发展充满信心[N];成都日报;2008年
4 胡家弘;市工行为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助火升温[N];张家界日报;2008年
5 张宏兵;国际文化与旅游合作项目专家“支招”永定旅游经济发展[N];张家界日报;2009年
6 永定区委办副主任 向国生;加速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三个新突破[N];张家界日报;2009年
7 明涛 王坤 通讯员 薜启胜;武当山“拉长”旅游经济发展“短板”[N];中国旅游报;2010年
8 记者 李晓燕;银川市政协委员关注旅游经济发展[N];华兴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冯嘉铭;龙城旅游振翅欲飞[N];太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郭人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双赢[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时少华;权力结构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赵金岭;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吕晓玲;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1895-1937年)[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翔宇;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江;资源型旅游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斯迪;黑龙江省养生旅游市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毛祥松;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龙梅;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胥兴安;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舒镜镜;加拿大入境美国旅游及地域对接对接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丽;低碳旅游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9 杨欣;旅游产品价格的政府监管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简惠英;旅游经济总量测量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27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2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