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集聚扩散空间转移态势分析
本文选题:入境游客 + 集聚与扩散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基于1996—2010年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转移数据,运用入境游客转移态模型与矩阵,对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集散空间转移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部各省区是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旅游流扩散的重要"二次目的地"与集聚的重要"二次客源地",入境旅游流存在"东—西"阶梯式递进演化规律;(2)西部各省区与中部省区之间也存在"中—西"递进的入境客流集聚与扩散现象,中部部分省区成为入境游客继续西行的"中转站"与"二次集散基点",西部各省区域与中部省区形成典型的"中—西"阶梯式互动现象;(3)西部各省区之间同样存在入境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现象,资源禀赋效应与距离衰减规律是影响游客集散的两大主要因素,西部各省区入境旅游流集聚来源地与扩散目的地区域具有显著的互动效应.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nsfer data of inbound tourists in the western provinces of the we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1996 to 2010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fer situation of inbound tourists in the western provinces .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158,41201148,40901077)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士恩;张捷;任黎秀;李倩;董雪旺;李敏;;旅游流空间模式的基本理论及问题辨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2 李创新;马耀峰;郑鹏;亢雄;;基于STSM的入境旅游流集散地域结构特征分析——以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3 汪宇明;高元衡;;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4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5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6 林岚;康志林;甘萌雨;叶金玉;;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7 杨国良;张捷;刘波;李敏;万全友;;旅游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及其机理——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8 杨兴柱;顾朝林;王群;;旅游流驱动力系统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9 陈刚强;李映辉;刘娟;;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10 刘宏盈;;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效应分析——以向陕西扩散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立新;林玉标;李养兵;苏静;;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田浩;;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3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4 陈丽;;盐城市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5 程春旺;;旅游地空间竞争非线性关系研究——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6 付修勇;;基于动机与效应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7 郭宁;李新;;基于SSM的滨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8 韦福巍;甘永萍;;基于SWOT分析的红水河旅游圈发展策略研究——以河池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9 李鹏山;李香;李燕;谢跟踪;赵从举;;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10 丁运超;贾永健;;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冷显鹏;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婧;基于H图理论的旅游区线路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梁进社;逆序的Beckmann城镇等级一规模模式及其对位序一规模法则的解释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周一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的两个误区[J];城市规划;1995年02期
4 刘宏盈;马耀峰;;北京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转移特征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5期
5 岳文泽,徐建华,司有元,徐丽华;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6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7 钟士恩;任黎秀;欧阳怀龙;;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8 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9 周玉翠;韩艳红;;我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10 戴国良;;第五章 旅游部门的发展及其地域组织的条件和因素[J];地理译报;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晖;唐勇;;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30期
2 胡金谊;;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3 张振海;黄跃东;;浅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东南传播;2007年09期
4 何景熙;“开流断源”:寻求充分就业的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理论与模型[J];人口与经济;2001年02期
5 李维忠,张建军;要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邵作昌;;发展小城镇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丁守海;;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4期
8 牛晶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J];理论导报;2006年06期
9 丁守海;;农民工工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6年05期
10 李盛e,
本文编号:1928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2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