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遗存文脉传承的思考
本文选题:遗产保护 + 历史景观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对城市中历史景观的保护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旧城改造"中对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缺乏有力措施、对城市中散存的历史景观资源缺乏重视、对城市历史景观周边整体环境缺乏规划保护。对此,本文试对重庆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即在"旧城改造"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对城市中散存的历史景观资源要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注意历史景观与周边环境整体风格的配合协调。
[Abstract]:As a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Chongqing has made a lot of efforts to protect the historical landscape in the city,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hich can be summed up in three aspects: the lack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urban historical landscape in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scattered historic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city. Lack of planning protection to the whol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city historical landscap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the urban historical landscape protection of Chongqing, that i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the daily supervision of the scattered historic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city. Increase public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historical landscape and the overall style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878;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钟雅琴;;城市意象与当代文化身份冲突[J];人文杂志;2009年04期
2 潘洵;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张昊;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8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孙金芳;论创造满足居民需求的住区景观[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吴爱国;李娜;;风景区中历史街区整治规划方法实证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艾杰;郝飞;白小鹏;;城市高密度人工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佩娟;周晗;彭焱;;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孔源;高等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宇;左明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2 张松;;上海产业遗产保护进程的简要回顾[J];上海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3 龙彬;戴翔;;对西南地区建筑遗产保护的宏观思考[J];时代建筑;2006年04期
4 ;话题:古建筑、建筑遗产保护[J];建筑与文化;2006年06期
5 文爱平;周干峙;;工业遗产保护,是一朵晚开的花[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6 刘佳;;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J];重庆建筑;2007年06期
7 万国庆;;皖南古村落遗产保护的规划思考——以西递、宏村为例[J];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03期
8 ;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价值[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韩振华;赵娟;;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J];福建建设科技;2009年01期
10 带特莱特·卡麦亚;丁援;;中西比较视野下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带特莱特·卡麦亚教授访谈录[J];中国名城;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珏;;历史景观品质传承发展的探索性实践与思考——以杭州西湖虎跑景区保护性整治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高大伟;李妍;;中国山水哲学与园林遗产保护[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3 刘奔腾;刘起;;历史景观视野下的明孝陵神道南段地区保护初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何依;孔惟洁;;基于“部分经营权转移”的遗产保护与控制研究——以慈城古县城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谷媛;狄雅静;;颐和园植物历史景观复原探讨[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白学民;刘翠云;吴静雯;李洁;赵燕;屈扬;;立足中国国情下的工业遗产保护及利用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红艳;;大运河北京、天津段历史城镇遗产调研与分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8 邓春太;卢长瑜;童本勤;张杰;;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制定研究——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振亮;关于加强我省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N];友报;2010年
2 徐蒙;世博临近,专家热议遗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吕天璐 实习记者 李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应突出遗产价值[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韦铭;工业遗产保护背后的观点碰撞[N];南京日报;2010年
5 单霁翔;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乔欣;工业遗产保护的首钢样本[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大连市文化局局长 王星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切实做好工业遗产保护[N];大连日报;2009年
8 李兆汝 曲长虹;风景遗产保护不能站错平台[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局长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盛春寿;喀什老城区改造:文化城市理想的回归[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乔欣;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呈现新动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年
2 李和平;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余压芳;生态博物馆理论在景观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赵逵;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戴彦;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蒋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美学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魏闽;思南路47-48号街坊的整体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陈侠;传承与发展[D];同济大学;2007年
9 曹永康;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杨冬冬;水文学视野下的京杭大运河景观格局考证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邦瑞;华山风景名胜区华麓区规划研究——特点·问题·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张巍;以旅游开发为主导的丽江古城遗产保护案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袁珏;重庆主城区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欧祥 ;重庆“下半城”旧城改造的主要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张志虎;自平衡挡墙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李利;开放式博物馆理论在杭州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杨秀丽;人工边坡的植被护坡技术和景观设计方法[D];重庆大学;2005年
8 邓琳;原真性原则及其在重庆历史城镇保护中的应用初探[D];重庆大学;2004年
9 刘玉石;常熟—太仓地区旧园复原及其价值取向定位的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司思;重庆主城嘉陵江滨江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初探[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3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09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