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幸福感的因素构成与差异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Abstract]:Taking Hangzhou as an exampl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park recreation participant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and variance analysis were used to reveal the factors of recreation well-being,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differenc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creational well-being of urban residents is mainly composed of emotional well-being, cognitive well-being and social well-being. Residents mainly obtain emotional well-being and cognitive well-being through recreation in large urban parks, and social well-being through community parks; park recreation well-being exists social differences, income, age, cultural level, Four variables of occupa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ecreational well-being. Therefore, the urban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recreation happiness as the core, construct the park recreation space and allocate the recreation fac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perception and space of the residents' recreation happiness and the soci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225) 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面上项目(12TACG01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M11897) 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科研项目(Y201119613)资助
【分类号】:F592.9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惠雄;;快乐理论的跨学科演绎:一个研究综述[J];财经论丛;2008年01期
2 罗楚亮;;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3 倪鹏飞;李清彬;李超;;中国城市幸福感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4 吴人韦;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5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6 唐文跃;;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7 陈刚;李树;;政府如何能够让人幸福?——政府质量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8期
8 高良;郑雪;严标宾;;当代幸福感研究的反思与整合——幸福感三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鲁元平;王韬;;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年05期
10 张海霞;;社会政策之于公共游憩供给:兼议政府作为的空间载体[J];旅游学刊;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娄伶俐;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Level and Happiness of Chinese Rural Resident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5期
2 徐玮;赵媛;;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3 汪蓥;宋章海;;构建环城游憩带的深层思考——以贵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4 马治鸾;;成都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5 董静;;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6 王克柱;张红菊;王占利;;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开发原则与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7 赵明;吴必虎;;北京市周边度假接待设施开发模式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8 邹红兵;;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9 胡浩;南颖;刘继生;;延吉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0 薛兴华;;游憩者对城市公园森林游憩环境特质的行为响应——以荆州市城市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凌云;鲁元平;;所属领域:制度经济学腐败、社会信任与居民主观幸福感[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路紫;蒋清文;靳晓青;冯辉;赵旭阳;;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的地域文化转换和运行方式转换——以河北省休闲旅游产业为例[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辉;洪静;;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命题和对策思路——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祁秋寅;张捷;王同坤;;滨江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南京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必虎;黄琢玮;殷柏慧;;中国城郊型休闲农业吸引物空间布局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傅徽楠;;城市特殊绿化空间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8 沈一;陈涛;王莹;;城市自然保护理论及其应用[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9 温全平;;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的范式演变[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向频;;我国城市郊野公园的发展与规划对策[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任海燕;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侯碧清;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5 吴敏;广州市青山绿地—城市林带林区生态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宇琼;北京市郊野公园体系研究及发展策略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巧;基于减灾理念下的温黄平原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庞s,
本文编号:2184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8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