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Shanxi Province as the typical case area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and flow of Shanxi inbound tourism flow diffusion transfer, the transfer competition state, the position order scale and the grade scale structure of the two time sections from 1997 to 2004 and from 2005 to 2011. And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usion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flows in Shanxi Province is more and more concentrated in a few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its transfer pattern belongs to the first spatial pattern in the core polarization stage. The hierarchical scale of the tourist flow maintains the ladder scal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the four-level gradient.
【作者单位】: 运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项目“山西入境旅游流转移规律研究”(编号:XK-2012013) 运城学院研究生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山西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创新;马耀峰;郑鹏;亢雄;;基于STSM的入境旅游流集散地域结构特征分析——以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2 杨国良;张捷;艾南山;刘波;;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3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4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5 薛莹;;旅游流在区域内聚:从自组织到组织——区域旅游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6 刘宏盈;马耀峰;;基于旅游流转移视角的云南入境旅游发展历程分析[J];旅游学刊;2008年07期
7 张佑印;马耀峰;马红丽;顾静;;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平衡点转移规律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12期
8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钟士恩;张宏磊;刘泽华;;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比较[J];旅游学刊;2012年06期
9 唐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1998年03期
10 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龙;;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阻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2 刘莉;陆林;;江苏省同里镇旅游者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普陀山国内旅游者特征及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黄薇薇,沈非;宣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及营销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章锦河;李佳佳;陈冬冬;;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颜磊;许学工;章小平;;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卢亮,陶卓民;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9期
9 黄静波;徐飞雄;;郴州市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7期
10 马丽君;孙根年;;江苏省国际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及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吴必虎;黄琢玮;殷柏慧;;中国城郊型休闲农业吸引物空间布局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卢丽文;王毅;;湖北省入境旅游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霁;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国旅游营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8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杨丽;基于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旅游供应链合作协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牛会聪;多元文化生态廊道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鲍捷;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桂林漓江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楚珊珊;游客空间行为影响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婧婧;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名虎;长沙市城郊游憩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现红;旅华主要群体外国游客客源市场结构特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张佑印;马耀峰;赵现红;;中国一级城市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模式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02期
3 刘宏盈;马耀峰;;北京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转移特征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5期
4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5 钟士恩;任黎秀;欧阳怀龙;;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6 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7 周玉翠;韩艳红;;我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8 秦耀辰,刘凯;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9 钟士恩;张捷;任黎秀;李倩;董雪旺;李敏;;旅游流空间模式的基本理论及问题辨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10 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沛;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建;谢五届;曹有挥;;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空间体系及驱动机理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4期
2 李传武;赵咏梅;杨本俊;;安徽省近十余年市域综合实力的空间格局[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3期
3 张正栋;周国贤;;20世纪90年代韩江上游县级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以兴宁市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1期
5 薛美云;;基于势能模型的我国省会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划分[J];晋阳学刊;2008年04期
6 刘辉;段汉明;谢元礼;范熙伟;;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研究——兰州—西宁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12期
7 孙俊桥;刘默卉;;整体景观思维在山地空间规划中的实践——以重庆黔江城南新区规划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1期
8 庞闻;马耀峰;;基于分形理论的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劳燕玲;;广西灵山县城镇空间格局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08期
10 刘承良;丁明军;张贞冰;张红;;武汉都市圈城际联系通达性的测度与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国华;贺艳华;;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的形成机理与调控机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明玉;黄焕春;李春玉;;基于ESDA-GIS的延吉市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世泰;王庆;王富喜;宋彦华;孙海燕;;烟台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4 庄大方;邓祥征;赵涛;战金艳;侯西勇;;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初步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杨e,
本文编号:2277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7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