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区土地利用冲突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研究——以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Abstract]:Urban scenic spots are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ir own evolution of society-space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rigid system.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operation mode of urban scenic spots are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in China. Taking Ximaoshan scenic spot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land use conflict in urban scenic spots is analyzed from four stages: potential conflict stage, conflict intention stage, conflict behavior stage and conflict structure stage. The types of land use conflicts in urban scenic area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protection concept, economic interest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hich are manifested by the stakeholders (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agencies, and enterprises). Among the game relations between tourists and local villagers,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spatial benefits caused by the positive external effects of landscape resources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conflict.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基金】: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城市新区低碳化空间技术与景观途径研究”(编号2012-k6-4)资助
【分类号】:F592.7;F30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储胜金,许刚;浙北山区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2 胡洋;金笠铭;;庐山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问题与整合规划[J];城市规划;2006年10期
3 于伯华;吕昌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4 丁洪;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之我见[J];中国园林;1994年01期
5 贾建中;邓武功;;城市风景区研究(一)——发展历程与特点[J];中国园林;2007年12期
6 邓武功;贾建中;;城市风景区研究(二)——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园林;2008年01期
7 戴光全;张骁鸣;;风景区规划中的社区旅游理论源流探讨[J];中国园林;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献溥;于顺利;朱景新;;天目山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成就和展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2 邓贵平;覃建雄;颜磊;;旅游发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3 徐燕雯;;土地置换与土地估价相关问题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13期
4 胡洋;金笠铭;;庐山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问题与整合规划[J];城市规划;2006年10期
5 王淑芳;;风景名胜区与原居民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城市问题;2009年10期
6 周国华;彭佳捷;;空间冲突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效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7 王爱民;马学广;闫小培;;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土地利用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林保护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1期
8 王超;陈耀华;;中国名山的历史保护与启示——以中华五岳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9 林泉;吴秀芹;;生态系统服务冲突及权衡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10 唐双娥;郑太福;;我国生态用地保护法律制度论纲[J];法学杂志;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有军;黄耀志;官江;王寅生;;近郊风景区生态适应性发展策略探讨——以营口开发区大青龙山自然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飞;杨昔;;城市主体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宜斌;许玲;;友善的生态干预和谐的乡村建设——以丹霞山规划为例的风景区农村居民社会调控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向岚麟;;国内世界遗产研究概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欧阳高奇;林鹰;;风景名胜区内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以北京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车越;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邓光玉;基于参与主体的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欧阳高奇;北京市风景名胜区村庄景观风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涂姗;转型时期的农村土地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蕾;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助方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刘文秀;长春市城张一体土地利用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程进;我国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空间冲突及治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宗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土地利用冲突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彭佳捷;基于生态安全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冲突测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向宇;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形成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云;青岛近郊滨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概念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6 韩宁;风景名胜区“景中村”景观整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7 张军;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芳洁;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卢娜;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庐山文化景观解读及旅游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永彬;人类强烈活动区喀斯特保护地植被恢复的经济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新良,刘纪远,庄大方,张树文;中国林地资源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刘君德;城市规划 行政区划 社区建设[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3 杨勤业,张豪禧,叶庆华;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冲突分析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4 刘盛和;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5 李秀彬;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6 蔡玉梅,董祚继,邓红蒂,杨枫;FAO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7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方修琦;中国陆地表层系统分区初探[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8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9 高清竹,何立环,江源,王家骥;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农业与牧业用地互动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10 陈爽,张皓;国外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的绿色思考[J];规划师;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守耀;薛金国;刘春元;;森林城市的理念与建设特点[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4期
2 刘东华;和金生;;中国农机企业战略决策动态能力构建[J];中国农机化;2011年02期
3 王珍宇;;抑制农业灌区水费征缴中寻租行为的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5期
4 李玉新;俞国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8期
5 张琳;张秀莲;;浅谈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阜阳市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白行村为例[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6 谢红彬;孙作玉;杨英武;;褐色土地再利用的利益相关者环境冲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刘岩松;杨祥林;;探析参与式管理在生态公益林管护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年06期
8 吴桂昌;;园林企业要承担绿色公司的社会责任[J];广东园林;2009年S1期
9 黄海艳;;公众参与农村公益项目的参与机制研究[J];开发研究;2006年04期
10 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桂芬;杨生威;;论农场小城镇建设进程中的利益协调[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于良芝;王俊平;;农村信息服务效果及影响因素:信息服务组织视角[A];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珂;陈雪琴;王秋兵;;中国森林碳汇的障碍与前景分析[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4 孙佑海;;利益平衡原则是土地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文学;;阿木尔林业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分析[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6 汤新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7 刘耀彬;万力;;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冲突研究综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谭峻;涂宁静;苏红友;;5.12汶川地震后土地产权重建与地籍管理探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曾琢;董慈蔚;马才学;;友好型生态环境下土地利用模式的探讨——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10 文枫;杨庆媛;鲁春阳;;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理想模式及机制创新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骆会欣;做好服务助行业发展 [N];中国花卉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郭云龙;园林花木业需要新政新规引导发展[N];中国花卉报;2009年
3 王玲;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关注[N];学习时报;2008年
4 文桦;生态 亲民 务实[N];中国花卉报;2004年
5 通讯员 罗康宁;广东清远园林学会改制[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吴仲斌;落实农村土地政策三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冯兴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体功能区规划尚需权衡各方利益[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8 强兴华;肉价与房价 股市与房市[N];金融时报;2007年
9 记者 丁洪美;中国迈出森林可持续经营关键一步[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周昆;中山苗商应对危机各有招[N];中国花卉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文炜;农业环境问题的行为基础与治理机制创新[D];西南大学;2012年
3 涂姗;转型时期的农村土地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晶岚;中国农村妇女在社区林业管理中的参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尹珂;多尺度土地资源配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蔡细平;生态公益林项目评价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8年
7 徐超;福建省三明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方金;中国农业伦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9 郭艳斌;我国森林碳融资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吴延熊;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令;农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丁明红;公路建设征地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制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魏巍;参与式管理在生态公益林管护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刘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利益相关者冲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陈肖舒;中国农村土地冲突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6 王学中;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利益分配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董欢;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村土地综合整理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8 许寅寅;基于产权的渔业共同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林明祯;基于利益相关者农工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10 薄茜;博弈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3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9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