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村寨社区压力应对的ABCD-X模式——以中俄边境村落室韦为例
[Abstract]:Tourism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mote ethnic villages, but great changes in social ecology have also made them face many pressures and conflicts, threatening regional stability. The deep exploration of the way to resolve them needs to be supported by theory. On the basis of Selye's theory of physiological stress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tre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x major propositions of the theory of stress conflict at the community level,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constructs the process of coping with resource (B), by stress source (A), (C),). Stress response (D), coping with the results of (X) constitutes the ABCD-X model of community stress response, in which the "inheritance" dimension and the "change" dimension are "inheritance" dimension and "change" dimension. The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ssian ethnic villages on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showing a good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the ability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BCD-X model helps to identify the seven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thnic villages tourism, and whether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can be avoide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pressure respon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居民心理的变迁过程与调节机制”(41101133) 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1112KYZY17)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琴;;旅游扶贫中社区居民态度的分异与主要矛盾——以中俄边境村落室韦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2 左冰;;旅游增权理论本土化研究——云南迪庆案例[J];旅游科学;2009年02期
3 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旅游学刊;2006年10期
4 何景明;;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省思——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心的考察[J];旅游学刊;2010年02期
5 郭华;甘巧林;;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社会排斥的多维度感知——江西婺源李坑村案例的质化研究[J];旅游学刊;2011年08期
6 郭文;黄震方;;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社区权能发展研究——基于对云南傣族园和雨崩社区两种典型案例的调查[J];旅游学刊;2011年12期
7 吴茂英;;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2年03期
8 张乐;童星;;“邻避”行动的社会生成机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钟洁;李如嘉;唐勇;;四川民族村寨社区旅游社会冲突的调控机制研究——以甲居藏寨为例[J];开发研究;2013年03期
10 苏明明;;可持续旅游与旅游地社区发展[J];旅游学刊;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叶春;陈志永;;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民族村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5 蒋焕洲;;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及实现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6 明成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吕欣;;经济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李广学;杨秀梅;;冲突与和谐——我国转型期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9 陈明凡,宋衍涛;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10 林兴初;;快速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演化及化解机制——基于台州市2005—2009年党政部门信访数据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霞;;社会工作在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建设中的运用[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陆高峰;;媒介从业生态研究的源流、现状、构想与意义[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叶春;;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耗散结构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郝彩虹;;冲突与和谐——从科塞的冲突功能理论看我国农民工与市民的利益冲突[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8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海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俊夫;公共危机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邓丽萍;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f ;黄佳豪;;“社会排斥”概念内涵及其本土化探讨[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2 王丽华,张宏胜;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开发的“IDPC”模式研究——以非民族旅游地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3 赵奉军;收入与幸福关系的经济学考察[J];财经研究;2004年05期
4 蒋艳;关于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的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立业;;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成海;;“旅游凝视”理论的多向度解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8 许振晓;张捷;Geoffrey 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9 李东和;张捷;章尚正;方超;;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10 卢松;张捷;苏勤;;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历时性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 周坤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成都)公司 杨振之;[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英;民族旅游宣传中的话语和权力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雷慧平;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中的收益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向明;基于社区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曦;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晓春;;花开室韦[J];中国海关;2012年01期
2 孙进己;室韦的起源[J];求是学刊;1985年01期
3 张久和;室韦基本史料辨析[J];北方文物;1998年04期
4 陈平;;中国最美的古村落(十一) 室韦,华俄后裔的家园[J];地图;2009年06期
5 盖志毅;室韦族经济概述[J];北方经济;1998年08期
6 祁惠君;;中国俄罗斯族民俗游初探——以中俄边境小镇室韦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7 ;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民俗家庭游[J];中国民族;2012年05期
8 暴向平;;内蒙古室韦旅游小镇建设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1期
9 左彦光;;经营管理走在前 职工利益放在先[J];中国农垦;2006年12期
10 杜霞;;金秋,和我一起看草原——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室韦口岸,自驾之旅[J];祝你幸福(知心);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構;;室韦的族源和各部方位[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2 高凯军;;室韦源于鲜卑说新论[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3 王大方;张文芳;;论室韦与古代蒙古人的衣食住行[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叶幼泉;王慎荣;;蒙古名称及其族源的若干问题[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5 郑德英;;东胡系诸部族与蒙古族族源[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云龙邋苗苗;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30年变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郁 罗霄 通讯员 刘彦坡;室韦:独特风情醉游人[N];经济日报;2011年
3 王开邋辛语 江新辉 牛志强;魅力富了室韦乡[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4 记者 邹俭朴;边陲小镇室韦的成长烦恼[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宋颖刚;室韦民族乡推进项目激活经济[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6 本报记者 阿勒得尔图 通迅员 许素红;让生活充满阳光[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江新辉;魅力室韦 和谐家园[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8 蒙新;携手共创新生活[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秦嗣臻 曲静 内蒙古日报记者 江新辉;室韦:神秘浪漫的口岸[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陈宏伟;旅游业的梦想与现实[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春江;中国俄罗斯族民族过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5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5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