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SNA的中国入境欧洲旅游流网络性质和结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6 12:50
【摘要】:欧洲是世界最重要的出境旅游市场之一,研究入境中国的欧洲旅游流对于国家开拓欧洲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入境中国的欧洲旅游流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该网络的度分布、聚集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等统计特征,和网络的个体结构位置、整体形态结构特征。结果显示:①入境欧洲旅游流网络是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网络。②北京和西安是入境欧洲旅游流的发散中心,上海和香港是旅游流的集聚中心。③入境欧洲旅游流网络的密度低,中心势高,网络结构紧密程度低,旅游城市之间的欧洲旅游流联系不密切,并呈现围绕核心城市集散的特点。④入境欧洲旅游流网络是核心—边缘网络,网络中核心节点突出,边缘节点明显。结合旅游流流向关系和节点位势指标分析,网络核心区节点可划分为核心节点和重要节点两大类型,边缘区节点均为边缘节点。
[Abstract]:Europ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utbound tourism markets in the worl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ountries to explore the European market by studying the European tourism flow entering China. By constructing the European tourism flow network entering China,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aggregation coefficient, average path length and othe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as well as the individual structure position and the overal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nbound European tourism flow network is a network with small world effect and scale-free characteristics. (2) Beijing and Xi'an are the divergence centers of inbound European tourism flows, and Shanghai and Hong Kong are the gathering centers of tourism flows. (3) the density of inbound European tourism flow networks is low, the center potential is high, the network structure is low, and the European tourism flows among tourist cities are not closely related. It also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core cities. 4 the inbound European tourism flow network is the core-edge network, in which the core nodes are prominent and the edge nodes are obvious. Combi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tourism flow direc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node potential index, the nodes in the core area of the network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e core node and the important node, and the nodes in the edge zone are all edge nod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673)
【分类号】:F592;F59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媛;;旅华欧洲游客旅游决策行为模式研究——以西安入境欧洲游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2 银淑华;;俄罗斯旅华市场独特性分析及其开发策略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吴晋峰;潘旭莉;;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4 杨兴柱;顾朝林;王群;;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5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6 冷炳荣;杨永春;李英杰;赵四东;;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7 张佑印;马耀峰;顾静;;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8 王力虎;韦忠善;陈春旺;;复杂网络度分布特征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康星华;中国旅游业及英国客源市场的开拓[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王春雷;王丹;;中国入境旅游结构分析[J];市场论坛;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德娟;;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人际公民行为的影响——基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实证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万怀宇;林友芳;黄厚宽;;社会网络中的链接稳定性预测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魏顺平;;2010年度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研究进展调查与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林荣恒;章晖;邹华;;面向SNS用户访问行为的Web缓存预测替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钱振华;;国内科技哲学领域合著者派系分析与可视化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宗刚;孙玮;;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农转非中的实证研究——以朝阳区南磨房乡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田喜洲;论西部旅游开发中应树立的几种新观念[J];商业研究;2002年16期

8 王鹏;何叶;庄大昌;;区域旅游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9 王发明;刘传庚;;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产业集群风险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10 马耀峰;孙学强;李君轶;;广东入境旅游流递进扩散转移特征[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赵耀;沈洪洲;宗乾进;袁勤俭;;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信息传播研究——以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江倩苗;赵燕平;;基于电子邮件分析的企业员工网络监测模型[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郑俊;王少平;曹俊;;卡伦堡工业共生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钟钢;曹俊;曹丽君;王少平;;产业共生网络结构的量化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Spat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ailway Passenger Network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施杨;李南;;知识主体中心性对团队知识扩散影响及其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范群林;邵云飞;;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四川新都家具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文博;面向航空交通系统的复杂网络与网络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5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鹏耀;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葛笑春;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协同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张s,

本文编号:2500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00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