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吉林省旅游发展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8 17:18
【摘要】:科学评价旅游资源是制定旅游开发策略的前提。在系统分析吉林省自身旅游资源特征以及在东北三省中所处优劣势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旅游资源的状况对吉林省旅游业产生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一心两域"的吉林省旅游发展格局模式。
[Abstract]: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formulating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lin Province's own tourism resources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Jilin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ter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作者单位】: 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吉林省财经办服务经济处;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12137,2013082)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2 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3 钟洁;马艳霞;;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甘肃甘南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以康多峡旅游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4 王洪桥;孟祥君;孙浩亮;王雷;;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结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5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城市旅游竞争潜力时空格局演化及其结构合理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6 韩春鲜;;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差异的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7 曹国新;论旅游资源的定义:一种基于认识论的考察[J];旅游科学;2004年04期

8 梁保尔;马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概念、分类、保护、利用[J];旅游科学;2008年02期

9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城际差异与丰度分析[J];江苏商论;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李建华;陈端吕;;常德市旅游景观类型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3 田夏梦;王浩;华予;陈晓晓;;废弃石宕口景观改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传承——以新昌小寺岙石宕口景观改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4 代俐;;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以黑水卡斯达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5 张利华;;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与开发价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6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章锦河,宣国富,杨效忠;芜湖市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葛贻敏;邓文胜;王倩;;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1期

9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曹国新;;大众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2 高太平;陈德广;;洛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3 秦中;张捷;赵勇;;城市化多目标旅游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吴晓东;;西部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刘彦群;;四川省生态旅游良性发展的理性思考[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李健;肖胜和;周宣森;陈占丰;;浙江省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现状与开发思路[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8 陈福义;;加快贵州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9 鲁敏;梁裴;;贵州省旅游交通网络现状分析及对策[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雷莹;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保忠;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然;鄂西南岩溶洞景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石平;应用效益转移法评价森林旅游资源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延庆;河北历史文化名山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雪瑞;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杨眉;新平县戛洒镇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彭建明;云南省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雅丽;白哈巴森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曹昀;陈学林;;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3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赵奉军;;关于“资源诅咒”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1期

7 程大林,李侃桢,张京祥;都市圈内部联系与圈层地域界定——南京都市圈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8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9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10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宝全,阎顺,许英勤,杨云良;新疆天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资源区划[J];干旱区地理;1998年04期

2 马继刚;;个旧旅游资源调查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黄淑娟;于绿波;;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2期

4 孟倩倩;田勇;;基于AHP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评价[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04期

5 张广海;王佳;;国内旅游资源研究进展述评[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杨国良,胡开全;成都东山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构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7 肖胜和,周宣森,李健;温州市旅游资源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6期

8 梁留科,袁海霞,桓占伟;淇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陈鹰;叶持跃;;略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资源评价问题[J];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10 张敏;;西藏林芝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SWOT分析[J];西藏科技;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强;;运城盐池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臧留鸿;;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于芳;张婷;;对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程道品;林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胡立峰;林爱文;牛继强;;基于AHP的山西大寨旅游资源评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刘宏;张帆;;云南省昭通地区鲁甸县梭山乡黑石村黑石大洞及其旅游资源评价[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朱z,

本文编号:2520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20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