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图文】:
图1五台山旅游形象积极感知因素所占比重分布Fig.1Weightdistributionwithtourismimage’spositiveperceptionfactorsofWutaiMountain40.85%;在490条好评中有143条提到。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香火旺盛。游客来到佛教胜地,许愿寄托者居多,待愿望实现之后再来还愿。每年朝山游客中大多有这种情怀,如“希望许的愿能成功,明年去还愿!”、“好多学子和做事业的人都可以去拜拜,很灵验。真希望能够如愿啊!”等。游客虔心许愿,如网友“夏雨”说:“每次去都心存感激,诚心成事。如果许的愿灵验了再次来到五台山还愿的,以示自己的虔诚”。6.朝台览胜:这是游客来五台山旅游的第六大感知因素,71篇中有23篇涉及,占到32.39%;在490条好评中有126条提到。五台山的朝拜分为大朝台和小朝台,拜过五个台顶文殊菩萨的叫大朝台;拜过黛螺顶五方文殊殿的五尊文殊菩萨像,称为小朝台。如网友“善铭”说“花三天去登遍五山朝圣,这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顶看日出,在云雾缭绕中品味人间仙境。”此外,“典故传说”、“佛缘之地”、“民风淳朴”亦为游客对五台山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因素,在71篇游记中分别有8篇、5篇和3篇,占到11.27%、7.04%和4.23%;在490条好评中,分别有17条、7条、6条评论。希望引起地方政府和风景区管理部门的重视。7.典故传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先后里流传着许多千古神话故事,如鲁智生醉打山门、杨五郎五台山出家和顺治爷舍去黄袍穿袈裟,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代皇帝13次朝山,关于五龙王受文殊菩萨点化镇守北台顶造福百姓的故事等,如网友“醉酒金牛”说:“最感兴趣的就是清凉寺,传说顺治就是在此出家。”8.佛缘之地:到访五台山,游客除了烧香拜佛,纳凉避暑,许愿还原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8)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T20)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2012CXB008)~~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永广;马燕红;;基于携程网自由点评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及游客管理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2 周娟;;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地形象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佳果;王尧;;基于NVivo软件的互联网旅游文本的质性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肇兴的旅游者文本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4 陈才;李兆元;刘心怡;;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年03期
5 张文;顿雪霏;;探讨大陆游客对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基于网上游记的内容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张高军;李君轶;张柳;;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游客网络日志的文本分析[J];旅游科学;2011年04期
7 冯捷蕴;;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中西方旅游者博客的多维话语分析[J];旅游学刊;2011年09期
8 李青阳;;山区历史古镇旅游形象定位探析——以陕西省洋县华阳古镇为例[J];山地学报;2008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婷;基于游客感知的南岳旅游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丽娟;张欣;路紫;;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4期
2 熊伟;王从从;;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博客功能研究[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3 李龙梅;王晓峰;王俊霞;;基于网络评论的兵马俑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付业勤;王新建;郑向敏;;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旅游论坛;2012年04期
5 夏巧云;王朝辉;;基于Fuzzy-IPA的山岳型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董跃宇;樊兴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反馈及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33期
7 唐顺英;周尚意;;文本在游客地方感建构中的作用研究——基于曲阜游记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2期
8 曹新向;李鹏;;基于网络的旅游调查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亚敏;;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10 李世玲;任黎秀;廖南;顾江卉;郭金海;;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景区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J];河南科学;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效忠;彭敏;;基于信息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微博内容分析——以山东、浙江、广西旅游局微博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晓振;主题乐园顾客满意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窦开龙;新疆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马秋芳;基于符号传播学的区域旅游地品牌构建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永玲;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游客满意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婕;福建省森林人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浩芳;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丽;大学生对上海世博园区的感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小培;基于网络评论的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左薇薇;基于符号感知的上海都市旅游形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倩倩;基于文化差异的喀什旅游者满意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代波;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技术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评价性研究——以北京入境游客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马梅;格式塔——旅游地形象宣传口号的原型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3期
3 周志红,肖玲;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4 符全胜;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5 周永广;马燕红;;基于携程网自由点评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及游客管理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6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7 李祗辉;;大型节事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8 金丽,刘正浩;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包装战略浅析[J];北方经贸;2002年11期
9 黎洁;论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市场营销意义[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10 李拉扬;李宁;;旅游目的地门户网站中女性形象的探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阿琴;北京市国内目的地形象认知模型与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秀军;关于旅游地形象定位问题的研究[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路痴;;徒步五台山 山花烂漫朝台路[J];中国体育(中英文版);2007年08期
3 肇祺;;五台山[J];山西档案;1988年04期
4 李建东;;五台山的伟人足迹[J];风景名胜;1998年09期
5 侯翠平;价值连城的五台山铜殿[J];会计之友;2000年07期
6 刘清才,武玉良;对五台山旅游业的调查分析[J];山西统计;2001年04期
7 浩远;佛教圣地五台山[J];今日山西;2004年01期
8 黄祯国;问禅五台山[J];风景名胜;2004年02期
9 岩峻;再创景区新辉煌——记五台山管理局局长罗荣华[J];五台山研究;2005年02期
10 张云平;;金色五台驶向何方——五台山旅游品牌发展的建议[J];公关世界;2006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山;王铮;;旅游区形象策划的一种模式[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吴攀升;;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战略思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吴攀升;;五台山旅游资源优势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杨路塔;;重塑贵州旅游形象的构想[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吕丽芬;;五台山交通连接与游客流量的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何永彬;;地域旅游形象塑造与营销研究[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福义;;加快贵州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8 李世泰;张安定;孙峰华;李庆志;;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山;王铮;;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李子渝;;关于丽水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的几点思考[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研究》编辑部 崔玉卿;重视科技支撑在五台山世界遗产中的作用[N];山西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冰 通讯员 高峰毅 白永兴;五台山旅游局强化旅游行风建设[N];发展导报;2010年
3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周如璧;为五台山文化景观再添瑰宝[N];忻州日报;2010年
4 党玉占;邮票上的五台山[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记者 孟志远 通讯员 高峰毅 白永兴;五台山再度荣膺“中华十大名山”[N];发展导报;2007年
6 彦钦 峰毅 瑾琦 永兴;五台山七天接待游客九万多[N];山西日报;2007年
7 王利强邋通讯员 高峰毅 白永兴;五台山再次荣膺“中华十大名山”[N];山西日报;2007年
8 黄河;历代名人与五台山[N];山西政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云平;五台山还缺少大型旅游演艺市场[N];忻州日报;2007年
10 高峰毅;五台山景区精心迎奥运[N];山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薇华;海口火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彭蝶飞;南岳衡山生态旅游构建及其运筹策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中旭;阴嘉政窟[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白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姜科;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旅游城市形象及旅游者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艾进;中国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李翠林;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立群;贵州省旅游形象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2 牛海燕;开封市旅游形象营销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马小玲;美国在校大学生对中国旅游形象的认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利;基于到访游客感知分析的保定旅游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张卓;吉林省旅游形象的特色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慧敏;内蒙古旅游形象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高伟;建水旅游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党娇;国际互联网上传播的西安市旅游形象差异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祖健;旅游形象屏蔽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学明;九江旅游形象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0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5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