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社区参与旅游与族群文化保护:类型与逻辑关联

发布时间:2019-12-05 20:13
【摘要】:随着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探讨的逐渐深入,社区参与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地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族群文化保护的二元对立难题,提供了一个更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透视视角。基于社区参与的不同层次,通过对国内六个不同参与程度的案例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证明社区参与层次和族群文化保护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强度与族群文化保护的程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社区参与中"文化自觉"将成为族群文化保护的合理支撑,为目的地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2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3 刘晖;民族旅游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正效应[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郑向敏,刘静;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朱厚楷;旅游与社会文化[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李学江;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9 黎洁,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J];旅游学刊;2001年04期

10 诸葛仁,陈挺舫,特里·德拉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中社区参与机制的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200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费孝通;[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华;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琳;;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模式个案研究——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五龙寨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潘立新;林玉标;李养兵;苏静;;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3 田浩;;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4 蒋艳;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周舟;张俐俐;;农民参与旅游开发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小溪乡和红石林镇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7 邹军;张树夫;;社区旅游整合发展建设的探讨——以云南澄江禄充社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8 陈丽;;盐城市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9 程春旺;;旅游地空间竞争非线性关系研究——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10 梁军;郑硕飞;;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环境系统维护的实证研究——以井陉县于家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正;王占歧;马旭东;;基于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探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2 秦正;程双喜;郭四辈;吴梅;;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3 秦正;郭四辈;程双喜;张艺露;;基于AHP的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研究——以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4 龚妮;;背包族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温莹蕾;游小文;;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以竹泉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彭建;;贵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陈志永;李乐京;梁涛;;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8 刘青梅;;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及其变迁——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为个案[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羽;赵世钊;;试论屯堡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建构性保护[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方相林;李俊民;;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玉霞;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冷显鹏;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婧;基于H图理论的旅游区线路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清;青岛军事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恩,蔡运龙,金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闵忠荣,丁小兰,郑林;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南昌为例[J];城市问题;2002年06期

3 王刚,汪丽萍;社区参与简论[J];城市研究;1998年05期

4 宣国富,章锦河,陆林,章锦河,杨效忠;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5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6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7 夏勇;研究乡民的公法权利[J];读书;2000年04期

8 温铁军;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双重困境下的"三农"问题[J];读书;2001年10期

9 庄军,张靓;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及其经济效益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杨兆萍,谢婷,李晓彦;典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与保护——以喀什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莉莉;;全球化视角下多元共生的西江流域族群文化[J];梧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钟建华;汤漳平;;族群文化:闽南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岳永逸;;学术田野与媒体田野:直面灾后族群文化的传承[J];民族艺术;2008年03期

4 石瑞卿;王生鹏;;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研究述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刘超祥;民族旅游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9期

6 刘筏筏;;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居民参与的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2期

7 刘晖;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8 谢重光;客家与族群文化[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9 马晓京;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再认识[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10 龚锐;;断裂与重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再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董励华;郑继仁;;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崇尚自然——论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之一[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石双柱;;草原文化的思维特征及其现代变迁——以对蒙古族思维方式的分析为视角[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4 林丽;;浅论民族文化与民族区域旅游经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明生;;从自然瓜果到人文瓜果——论佤族“司岗里”文化的产生及其演变[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黔南州荔波县县长陈稠彪: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发展的灵魂[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记者董克伟;世界银行贷款支持我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纳日碧力戈;族群文化之和而不同[N];学习时报;2002年

4 实习生 刘镇彬 记者 梁婷;传统文化需要向现代化文化转型[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中共梅里斯区委书记 董晓海邋梅里斯区政府区长 杨继君;梅里斯 奋进中的民族区[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6 何耀军;加强四川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宣南:文化产业的"富矿区"[N];北京日报;2006年

8 王婧姝;定格传习小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尧邋聂传清;矮灵祭的“前世今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通讯员 韦国政;融入传统 建设出新[N];柳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以婷;民族旅游下羌族的文化表象与真实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卢丽;社区参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宏亮;文县白马人的文化特色及其旅游资源开发[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仇泳川;大渡河畔的“本地人”与“客民人”丧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玉萍;民族文化的表演、创新与传承[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6 贾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互动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春艳;陆川县客家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与传承困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瑞;基于少数民族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民族文化补偿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韦湘云;“印象·刘三姐”与社区经济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向晶;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70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70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4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