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12:08
【摘要】: 喀什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多民族杂居造就的丰富多采的民俗文化,使喀什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尤其是丰厚的多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成为这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的资本。 本文借助民俗学、历史学、美学、文化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旅游学原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及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论述了民俗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分类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民俗文化是旅游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章引用文献资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和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表明了在现代旅游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尤其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新疆应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这是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第三章首先简略地介绍了喀什的概况,接着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喀什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对喀什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重新进行了归纳、分类,分析了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展现状,综合分析了喀什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对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各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得出其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的结论。 第四章从全局出发,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分析了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从对现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发展、民俗旅游线路的设计、加大对旅游地的宣传力度和公众参与旅游发展决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既发挥喀什地区的优势,又顺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几种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思路。最后得出结论:喀什应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勃;;存异:民俗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功能与意义[J];绿叶;2011年07期

2 刘颖;;民俗文化的城市文化品牌效应[J];群文天地;2011年04期

3 张广瑞;;勿把活民俗变成死文化[J];国学;2011年08期

4 ;“渔休节”唱响台湾民俗旅游文化[J];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07期

5 武亮靓;;嘉兴端午 中国味道——写在2011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举行之际[J];文化月刊;2011年06期

6 吴先;;万人同跳团结舞共庆建党90年 阿勒泰举办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J];新疆画报;2011年06期

7 陈甸;;美在民间——中国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8 马素芳;;浅议民俗博物馆在我国的发展[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9 杨国姣;刘潇;于风亮;;渔盐古镇——韩家民俗村[J];青岛画报;2011年08期

10 林春;;雷州半岛民俗文化及其现代意义[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冉砚农;;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上讲话[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千寿山;;论我州旅游业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展示[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谭纯武;;关于南宁民俗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8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9 邢莉;;钟敬文的中国民俗学理论新建树——对“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探讨[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吴文涛;;门头沟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俊;通力配合 保障安全 办好安康自己的民俗文化节[N];安康日报;2005年

2 浦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俗文化研究成果[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叶春生;民俗文化的空间转换[N];光明日报;2005年

4 王衡;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N];经济日报;2005年

5 通讯员 王鹏;跳起欢乐舞 唱出幸福歌[N];酒泉日报;2005年

6 黄永林;论民俗文化教育[N];文艺报;2005年

7 记者 王军政;“西北魏老根现象”关中民俗文化在西安观摩研讨[N];咸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吕路阳;弘扬闽都民俗文化 社科界大有可为[N];福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吕路阳;以三坊七巷为中心 打造闽都民俗文化集群[N];福州日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赵春林;喀什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等得到有效处理[N];喀什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4 曹亚丽;动画影像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8 远宏;粗瓷杂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杨大方;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对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玉红;佐拉·尼尔·赫斯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建丽;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2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3 邵明翔;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颖超;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6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7 胡术;方寸间的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8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0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10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