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也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在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潮流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更为显著地表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区域重叠交叉的特点,即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又出现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而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一业带百业”的特点,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同时,旅游业还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并连带解决与就业相关的许多社会问题。正是如此,亚洲开发银行从旅游业本身的特点、各项基础环境条件、优势互补等角度出发,把旅游业作为GMS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产业。旅游业已作为GMS区域合作的优势产业和现行合作的产业,亚洲开发银行对GMS区域旅游产业合作高度重视并予以大力支持和积极推进。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广西于2005年正式加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这不仅能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高广西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而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区,如何发挥其重要的战略作用,来带动整个大湄公河旅游甚至经济的发展,是项全新的课题。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以广西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下,结合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管理学、现代计量经济学等有关学科理论,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结合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对大湄公河次区域5个国家和中国2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优劣势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对次区域的5个国家和中国2个地区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后,可以将它们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旅游区域类型。同时,本文结合以上分析,对广西的优劣势进行了SWOT分析,得出:尽管广西有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西部大开发等良好的机遇,但仍然面临着西方国家、东盟国家及周边省市等的激烈竞争压力,同时面临着自身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这些必定对广西旅游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广西应从旅游交通、旅游便利化、旅游信息、旅游机构(企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安全七个方面着手加强与次区域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以此来更有效地发挥广西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战略作用,推动整个次区域旅游甚至经济的迅速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英虎;湄公河经济区国家概况与广西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许刚,符全胜;南京经济区域旅游业联合发展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2期
3 钟俊;共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4 吕飞,张龙;重庆和成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吴继兵;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支持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J];商业研究;2003年03期
6 梁艺桦,杨新军;区域旅游竞合博弈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7 陈传康;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途径[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04期
8 黄金火,吴必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9 李世泽;;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年05期
10 明庆忠,白廷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J];旅游学刊;199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李玫;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梅;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
本文编号:
2613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13965.html